原来她叫意珠。
那双眼乌黑柔软,确实如她漂亮宝贵的名字一样,很相称。
姜时玉往下看去,扫过她婚事时皱眉:“议亲?她应是崇文侯最小的孩子。”
京城世家谈论姻缘,大多按年龄排行来,鲜少有家中兄弟都在就先嫁出去的。
何况她还才回京不久正是在谢家好好安顿的时候,为何议亲?
“谢家有这个打算,谢老夫人身边的人昨日走了趟定国公府,就是不知那边是什么反应。”
两家结亲是门当户对,但也要提防陛下疑心。
定国公虽无兵权却也是个重臣,又就这么一个独子,若婚事能成,必定是尽全力托举的。
世族大家的格局随子嗣官职变动,也常有变化。姜氏虽为名门,有文人清名受京中追捧,但同揽实权的谢氏来说还是更被动些。
公子细问这个,是为了替姜家提前布局应对吗?
姜时玉摩挲纸张角落,盯着那些字却没有再言语。
夜已经很深,廊下灯火如豆,同样倦怠未归的人嗅着秋意撑头假寐,一座挺括周正的山。
下属提到他身侧的东西,分明就是意珠那孩子送来的食盒。
姜时玉定神,朝他走去:“谢缙之。”
闭眼的人没有反应,光平静转动玉戒,直到姜时玉问:“谢缙之,意珠的婚事当真要这么打算?”
姜时玉想起意珠的脸,总觉得她还小。
才回到京城该放她出来多跑跑跳跳,多带她四处游玩走动,将京城里上好的衣料珠宝都捧到她面前。直到几年后她玩够,再带她去挑人品周正性格谦和的人。
定国公府家世不错,可卫玠素爱玩乐,全然是个没开悟的性子。他要晓得对人好还需要些时间,何必费意珠的耐心陪他点化。
说到底自家都还未熟透,没把胆子养起来的人,怎么会自己想要出嫁,是不是卫家那孩子私下做了什么。
如玉似的指头停下,谢缙之撩起漆黑锋利的一眼,没什么表情。
姜时玉本就生得温文尔雅,面善又谦和,从前东宫及他们二人出行,孩童都更喜欢朝姜时玉问话。
现在低声关切,还真是那么回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意珠长兄。
他倒不记得意珠什么时候同姜时玉见过,要他来操这份闲心。
两人无言对视,各不相退,好半晌谢缙之才扯唇,重音落在后半句上:
“我记得姜公子不是个爱管闲事的性子,怎么忽的说起我妹妹。”
“你不知道吗?”
姜时玉皱眉,这个外人脸上有种谢缙之尤其不喜表情,自然且理所应当的语气,说得好像意珠背着他同姜时玉关系有多好,话都说给他听去了去。
“谢家问起婚事时,意珠挑了定国公府。”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