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169章 海瑞传奇(第12页)

第169章 海瑞传奇(第12页)

严二对此坚决不妥协,立刻在现场大声喧哗起来。躲在屋后的元春母女听到动静,知道事情不妙,不得不走出来代父哀求。严二的目光无意间落在了元春身上,瞬间被她的容貌所摄,一双邪恶的眼睛牢牢锁定在元春身上,仿佛失去了理智。

正当严二对张老儿咄咄逼人之际,他的目光猝不及防地落在了元春身上。元春姿容绝伦,恍若仙子下凡,刹那间,严二仿佛被摄去了魂魄,愣愣地凝视了半晌,先前的怒火瞬间烟消云散,转而笑逐颜开,对元春母女说:“你们请起吧,这事儿与你们无关,我只是来找这老头算账的。”

仇氏见状,忙恳求道:“二先生,还请您息怒,听我母女一言。我那丈夫因被官府催缴钱粮所迫,才无奈向您求助借款,得到了您的援助,我们已经感激不尽。最初我们本计划按期归还,可是天意弄人,他又不幸病倒,连豆腐坊都无法打理,这半个月来只能躺在床上。家中开支无着,我们已变卖衣物,如今连基本的生活饮食都成了问题。我们对这笔借款真的是有心无力,寝食难安。因此恳求您能施以援手,宽限一个月,届时我们一定加倍偿还利息。”

仇氏言罢,又要下跪求情。严二见状挥手制止,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的情绪变化:“你说的倒是合情合理……看在你们母女面上,这次就暂且宽容些,延长一个月期限。只是现在他病着,没钱治病,生意也做不成,哪来的钱还我呢?古话说得好,‘做人要有始有终’。既然如此,我这里有几两碎银子,不如先给你们救急吧,好让他早点治好病,恢复豆腐生意,免得到时候又给你们母女增添困扰。”严二一边说着,一边偷偷地看向元春,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

元春察觉到严二那异样的目光,不禁羞怯地低下头,转身躲进了内屋。仇氏面对严二的好意,虽感困惑,但又不敢贸然接受,呼叫元春未果,只好暂且将银子收下,再三叮嘱张老儿务必要谨慎使用,避免浪费。张老儿目睹这一幕,心中暗自思量:严二起初凶神恶煞,如今却变得如此“热心肠”,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只是身体疲倦不堪,他便不再多想,径直回到床上躺下休息,不再多言。

另一边,仇氏与元春私下讨论:“这个严二真是性格古怪,刚开始像只猛兽似的可怕,转眼间又变得如此好说话,还大方地借我们银子,真是叫人琢磨不透。”元春却冷静分析:“母亲,我觉得严二贼眉鼠眼,绝对不是什么善类。看他刚才的表现,明显是在故意讨好我们,借着给我们银子笼络人心,背后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绝对不是单纯的借钱那么简单。”

仇氏听罢,决定不再多想:“不管他动机如何,反正欠他的银子我们会还,其他的就不用去管他了。”

这边厢,严二对元春一见钟情,脑海中满是对她的贪婪欲望,恨不得立刻拥她在怀。但由于张老儿夫妇在场,他不敢表露心迹,于是巧妙地以慷慨解囊的方式,为自己在元春母女面前树立了好形象。归途中,他满脑子都是元春的倩影,连饭也顾不上吃,径直回到住处,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就仿佛看到元春的身影,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他自言自语:“如今我手头阔绰,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只可惜还没有娶妻。如果能娶到张老儿的女儿,那我这辈子的打拼也就值了。只不过我年纪太大,元春看起来还没到十六岁,她怎么可能愿意嫁给我呢?看来这只是一场空想了。”

然而,他又转念一想:“如果我舍得重金为聘,那张老头这个穷苦人恐怕不会拒绝吧?”

严二躺在床上,心中反复思量,一方面被占有元春的强烈欲望驱使,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轻易抛掷辛苦积攒的银两。他想到:“如果一百两对方不同意,我就加倍,多给几倍,就不信他会不动心。”然而,吝啬的本性很快占据了上风,他对自己说:“我拼死拼活、历经沧桑才挣到这点家底,怎么能为了一个女子轻易挥霍掉?终究还是银子更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股邪念并未完全消失,他紧接着又想:“纵然有了银子,没有心仪的妻子相伴,又有何意义?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设法得到她。”但又不舍得花费太多银子,严二在床上辗转反侧,冥思苦想。终于,他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诡计,自言自语道:“对了,对了!”他迅速起身,找出张老儿的借据仔细查看,当看到“一十两”中的“一”字时,他拍掌窃笑:“谁能想到,我娶妻的契机竟然藏在这个‘一’字上!”他提起笔来,将“一”字改成“五”,变成了“五十两”,心中暗喜:“加上十两利息,一个月就得还六十两,若我再拖延三个月不去催债,他必然难以应对。”主意已定,严二小心翼翼地收好篡改过的借据,然后安然入睡。他暂时将这件事情按下,同时也把对元春的觊觎之心暂时收敛,等待时机成熟施展计策。正如那句话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暂时先把严二的故事按下,转而讲述张老儿的情况。

张老儿因病痛折磨,心事重重,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病情渐渐好转,只是心里还惦记着严二何时前来催债。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严二并未上门逼债,张老儿心中反而更加不安。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主动前往严府,却发现严二的态度与以往截然不同,不仅没有提到债务的事,还对他客气有加,甚至还请他吃饭喝酒。张老儿不明所以,只当严二是个乐善好施、不在乎这点小债的人,满怀感激地离开了严府。殊不知严二背后的阴谋已经开始酝酿。

回到家中,张老儿将严府之行告知妻女,仇氏听后欣喜不已:“看来我们还有几分幸运,严二似乎并不急于这笔银子。现在我们赶紧把铺子重新开业,努力做生意,若能赚些利润,大家节省一点,尽早把债还上便是。”元春却深深叹了口气,说:“母亲您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深入思考。父亲那次误借严二的银子,使得他有了对我们不利的把柄。前几日他还凶巴巴地上门催债,对父亲恶言相向,不论父亲怎么解释,他都不肯罢休;可当我与您一起向他恳求时,严二的眼神却始终在我身上打转,甚至有挑逗之意。我当然明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只能忍辱负重,希望能让父亲的处境稍微缓解。您还记得他临走时,特意把财物丢在您身边,明显是在炫耀财力,实则心怀叵测。所以我那天提早回房,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如今他不但不来催债,反而对父亲格外客气,您想过他的真正意图吗?”

仇氏听罢,惊讶地问:“你为何能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具体原因你能详细说说吗?”元春正色道:“母亲您是个明智的人,但可能没注意到细节。父亲欠严二的银子,两个月都没付利息,当初严二还恶言相向。现在他态度陡变,前倨后恭,其真实目的,其实是针对我。”(原着备注:元春聪明伶俐,早已洞悉严二的险恶用心,因此能够不受其胁迫,显示出她的预见性和判断力。读者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女跃然纸上,生动而感人。)

仇氏疑惑:“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元春回应:“母亲不必多问,时候到了自然就知道了。”仇氏虽不明就里,但只知道全力辅助丈夫经营店铺。时光荏苒,眨眼间又过了两个月,张老儿这段时间勤奋经营,积累了一些银两,尽管还不够还清严二的十两银子,但他心想,若严二再来,就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他,相信对方也能理解。

严二并未如期前来讨债,这让张老儿误以为他已经忘记了这笔债务,心里放松了许多,一门心思投入到生意中去。转眼间,又过了整整七个月,严二依然杳无音信,张老儿心中的忐忑也随之消失,开始安心经营店铺,不再为这笔债务烦恼。

某日,一名远近闻名的媒婆李三娘突然登门造访张老儿家。仇氏将其迎进门,询问其来此的目的。李三娘先寒暄一番,接着话题转向了子女婚嫁之事。

仇氏坦诚相告:“我家并无儿子,仅有一女,今年已满十五岁,还未许配人家。若你不嫌弃,能为我们家女儿做媒,让她能有个安稳的归宿,我们将感激不尽。”

李三娘微微摇头,说:“咱们都不是什么富户人家,养育女儿,就盼着她快快长大,找个好人家,也好照顾我们老两口。不过说到‘配婚’二字,可没那么容易。”

仇氏不解:“男婚女嫁,乃天经地义,何出此言呢?”

李三娘解释道:“大嫂,你可能不清楚这其中的艰辛。对于我们这些贫困人家来说,养个女儿,真是愁肠百结。女儿在家时,一点点小病小痛都让父母牵肠挂肚。等她长大些,又担心她营养不良,还需百般呵护。待到及笄之年,一方面忧虑找不到合适的人家,另一方面害怕婚事过程中出现波折。我们做父母的,养个女儿就如同养了个赔钱货,时刻提心吊胆。直到女儿嫁出去,才算暂时安心。可见,养女不易,为其择婿更难。如今,见你家姑娘年华正好,才貌出众,想必将来不会沦落为卑微之人。所以我特地为你家姑娘的终身大事而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仇氏听罢,欣然同意:“这真是天赐良机!我正想找你帮忙呢,你就主动上门了。我女儿今年刚好十五岁,正准备托人为她说亲,如今你来了,正合我意。若你不嫌弃我家女儿,还请你多多美言几句,让她能找到一个好的归宿,这都是托您的福呀。”

李三妈适时抛出诱饵:“现在刚好有一桩难得的好亲事,不过只怕令嫒福薄,未必能承担得起这份福分。”仇氏谦虚回应:“我女儿只求平安度日,衣食无忧,不敢奢望过高。”

李三妈纠正道:“不对,女子嫁出门,往往期望较高,即使是贫家女也可能向往高门大户。你知道吗,内城通政司严府中有一个手握实权的严二先生,他正打算娶一房妻室,不讲究聘金多少。严府如今势力正盛,严二先生身家丰厚,交往的都是达官贵人,哪个不趋之若鹜?若你家女儿能嫁入严府,那就是生活在人间仙境了。今早严二先生亲自派人找我,要我尽快物色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我觉得你女儿品貌双全,年龄又符合要求,绝对是严二先生的理想人选,所以特来提亲。不知你是否愿意,若同意的话,就写一份生辰八字让我带去,这事多半能成。”

仇氏疑惑地问:“你说的严二先生,可是通政司衙门里严大人的家仆?”李三妈肯定道:“对呀,你怎么也知道?”仇氏解释:“他曾经和我丈夫有过交集,所以我们认识。”

李三妈一听有交情,更加信心满满:“既然有这层关系,那就更容易了。不过大嫂你的意见如何呢?”

仇氏慎重考虑:“虽然是我女儿,但事关她一生幸福,我必须先征求她的意见。妈妈请回吧,今晚我会和女儿商量,明天给您答复。”

李三妈答应后离去。这边,仇氏急忙走进元春的房间,将李三妈带来的消息详详细细地告诉了她。元春听罢,脸色苍白,惊呼一声:“完了!”随即晕厥过去。正所谓“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元春是否会因此事而危及生命呢?悬念就此产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