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子的他,无所畏惧。
韩章一袭紫袍玉带,面色红润,举止自带一股难言的精神气。
往后,几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九寺寺卿、五监等官员相继入内。
官员来齐,江昭、韩章、富弼相继起身。
“这些日子,百官一直着力于劝谏立嗣之事,朕心中悲痛,也就并未理睬。”
年迈的老皇帝双袖合拢,眼中有了光,缓缓说道。
几十位紫袍大员面色各异,都没有说什么。
究竟是因悲痛而不立嗣,还是皇帝一直都不想立嗣、乃至于不敢立嗣,谁心中都有一杆秤。
“这次,江卿上奏了一份奏疏,事关立储之法。”赵祯罢了罢手,自有两名近侍走出,拉伸早已誊写好的奏疏。
拳头大小的字示于几十位紫袍大员,可让人看得一清二楚。
几十位紫袍大员的目光一一聚焦于绢布之上,就连宰辅大相公富弼也不例外。
不足三十个字的核心内容,让人移不开目光,茅塞顿开。
秘密建储!
“如此一来,岂非只有宗室、太子之分,而无皇子?”刑部尚书欧阳修问了一句。
说着,他望向江昭。
过往的立嗣流程,一向是宗室过继为皇子,皇子再立为储君。
这也是一贯的立储流程。
“正是。”江昭点头。
欧阳修了然,闭目思量。
“可不立皇子、太子,则无东宫班底,择一宗室仓促承继大宝,怎能服众?”礼部尚书王尧臣适时问道。
作为正二品官员,内阁大学士以下姐姐的存在,他绝对是反应最厉害的官员之一。
说是疑问,实则不如说是在给江昭递话,让他说出这个制度对于文人的一些好处。
“官家若有意立嗣,自会择选文武托孤大臣。届时,有德高望重者支撑新帝治政,组为新君班底,自可服众。”
江昭的回答,让不少反应稍慢的文官都眼前一亮。
托孤文武大臣!
这意味着什么,实在不难想象。
这对于臣子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
自古及今,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
有着托孤之举,新帝上位,老臣断然不会失势,而是趋向于慢慢的过渡官员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