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兄弟之甥,吾儿李猴之手足,望独馆主能考评收之!
李猿顿首。”
这评语简简单单的,但是可比许多花团锦簇的文章要重。就比如,远胜过二舅余勒连夜写的那一堆拉关系好话。
老符师见方束直勾勾的看着。
对方啪的伸出筷子,打了一下方束的手背,警惕的告诫:“小子,别偷吃我儿豆腐。”
方束闻言,一时是哭笑不得。
“谢谢李伯伯。”他当即朝着面前的老符师,诚恳作揖。
二舅余勒站在一旁,也是回过神来,同样感激又感慨的,和方束一起弯腰行礼。
两人在心间都是轻叹:“远友不如近邻啊!”
等到舅甥俩抬头时,老符师李猿则是哼着小曲儿,直接就将煎锅一起端走,猫进了纸屋中吃豆腐。
对方一脸满足,摇头晃脑的:“吃了咸菜煎豆腐,皇帝老儿不及吾。”
接下来。
舅甥俩离开纸坊,马不停蹄般,直接赶往那所谓的独馆主所在。
对方经营的道馆,同样是立在坊市的深处,名为“独蛊馆”。
这道馆的地段和烧尾馆差不多,还挺近,也不算偏僻,并且其模样虽然算不上阔气,但也自有一股子年份颇久的气度在,应该是一间经营许久的老字号。
而舅甥俩的这一趟拜师,可谓是顺风又顺水。
他们俩别说是在太阳下站着久等了,就连中间人都不用,只是先找到了那李猴儿,便在对方的带路下,当面见着了那独馆主。
那独馆主是个老妪,其鸡皮鹤发,前额光秃,两眼凶厉,不似善人。
咋一眼看,很是让方束有几分心悸。但是如此模样,无疑也显得对方手上很有门道,不会是俗人。
并且独蛊老妪只是看了一眼净衣符上的字条,就点点头,收下了灵石,也收下了方束。
她还眯眼交代:“你这孩子,气血亏空,最近少养法器,尽量多服些养精丸,先在馆中把身子养好。
等养好后,再开始算在馆中的修行时日。”
须知三两灵石,仅仅够方束在馆中学道三月而已。
而老妪这番话,无异于是多添了些时间,其让本就拮据的舅甥俩,顿时都对这独蛊馆,很是生出了几分认同感。
………………
另外一边,当日。
那印小简雀跃的拜入了烧尾馆中。
可是当天他就被馆中的老人们,先是扒光了衣服考评一番,然后又是被勒令,赤着身子去打扫茅厕。
等好不容易扫完茅厕后,夜色都至,烧尾馆中早就过了饭点。
印小简的身上又并无符钱,他就只能饿着肚子,独自出馆,往姑姑家跑来。
当他又好不容易的敲开了家门,迎接他,却并不是和善关怀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