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海平线公司 > 第784章 日耳曼尼亚8(第1页)

第784章 日耳曼尼亚8(第1页)

就在谷氏三兄弟在边境救下金雀花·汉娜的同时,驻扎在弗雷德里西亚港的龙国海军已经拔锚起航——毕竟绝地天通在某种程度而言,就代表着海啸。

数小时后,北海某海域,076型“燕赵”舰作战指挥中心内的李彻手指在战术沙盘边缘敲出规律的轻响,荧光勾勒的北海海图上,代表海啸预警的红色扇形区正以每分钟3海里的速度扩张。

他摘下帽檐上的蟠龙徽章,用指腹摩挲着边缘的防滑纹路——这是第17次检查全舰的固定状态,自从两小时前接到夏薇从北欧谷仓发来的加密电文,“人皇血脉已交接,预备级海啸响应启动”,他的动作就带上了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

“舰长,全舰吃水已调整至9。2米,压载舱完成注水。”大副周砚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带着甲板风特有的沙哑。李彻抬眼看向主屏幕,076型舰艏的声呐阵列正以最大功率扫描海底,回声图谱上,原本平缓的大陆架边缘突然出现一道深达1200米的断层——那是冰川纪遗留的北海裂谷,此刻正像被撬开的罐头缝,不断溢出含硫的气泡。

“告诉航海长,航向330,舰艏对准海啸波预计来向。”李彻将徽章按回帽檐,金属扣“咔嗒”锁死的瞬间,指挥舱内的红色预警灯开始闪烁,“让歼-35梯队最后检查一次系留装置,尤其是机翼折叠处的快速释放锁。”

与此同时,飞行甲板上的三副林深,在防滑纹甲板上飞速奔跑,迅速抵达第7个舰载机停机位。他目光如炬,紧盯着电磁弹射轨道的散热格栅,那上面仍泛着幽蓝的余温。歼-35的垂尾已折叠,机翼下的复合挂架被特制钢缆牢牢固定在轨道凹槽内,每个系留点都缠绕着三层坚韧的凯夫拉缆绳,末端连接的液压缓冲器正以每秒2次的频率精准微调张力。

“机腹下的沙袋堆好!”林深扯着嗓子高喊,声音在狂风中清晰可闻。他的眼神透过防风镜,紧紧锁定风速仪——12级的甲板风如怒涛般掀起巨大海浪,猛烈地拍打在舰载机的钛合金蒙皮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两名地勤人员迅速行动,将沉重的铅制配重袋塞进机翼与甲板的狭窄缝隙中。这些每袋重达50公斤的防冲击装置,是抵御巨浪冲击的关键,它们能够在海啸横摇时有效抵消30%的侧翻力矩。

虽然人们都在按照他的命令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他却没工夫停下来,看水兵们是如何迎着猛烈的海风,用防冲击网固定舰载机,并不断往飞机下腹部塞配重。他只能是不断地奔跑,将自己担心的所有角落,都看个清楚,弄个明白。

当他跑到舰艉升降机时,轮机长赵砚秋正指挥水兵转动手动摇柄。这座承载量达30吨的液压升降机,此刻正以龟速将最后一架直-10“火蜥蜴”送入下层机库。升降机边缘的防水胶条在压力下挤出乳白色的密封脂,赵砚秋用扳手拧死固定螺栓,每转半圈就往螺纹里抹一把铅粉——这是老海军对付海水腐蚀的土办法,铅粉与海水反应生成的氧化层,能在72小时内阻挡盐分渗入液压管路。

赵砚秋拧紧最后一颗固定螺栓,确认升降机的防水胶条已经牢牢密封后,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铅粉。他抬头望向远处的海天交界线,尽管此时的天空依旧灰暗,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不安的压抑感。海风呼啸着,带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

“所有人注意,最后检查一遍甲板设备,确保所有系留装置和防冲击措施到位!”赵砚秋通过对讲机大声下达命令,声音在狂风中显得有些沙哑。他知道,时间不多了。

随着命令下达,甲板上的水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忙碌的身影在风雨中穿梭。赵砚秋则转身走向舰艉的升降梯,准备进入轮机舱。他按下升降梯的按钮,金属门缓缓打开,发出低沉的“嗡嗡”声。

升降梯缓缓下降,赵砚秋站在其中,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随着高度下降,外界的风声和海浪声逐渐被隔绝,取而代之的是轮机舱内特有的机械轰鸣声。

升降梯门打开,热浪与机油、金属气味一同袭来。轮机舱内,巨大的涡轮机和齿轮组高速运转,发出低沉轰鸣。舱内温度远超甲板,机油热气和潮湿水汽弥漫。噪音盖过警报,赵砚秋耳膜在120分贝轰鸣中微麻。

赵砚秋走进轮机舱,环顾四周。轮机长李志远正趴在主机控制台前,紧盯着振动传感器数字:15赫兹,振幅0。3毫米,这是两台qc-280燃气轮机怠速状态下的正常数值。然而,他仍伸手拧动旁通阀,将润滑油压力从0。8mpa提升至1。2mpa——高压油膜可在海啸冲击时减少轴承磨损。

“情况怎么样?”赵砚秋走到李志远身边,大声问道。

“一切正常,涡轮机和发电机都在满负荷运转。”李志远回答道,“不过,海啸的冲击波可能会对动力系统造成影响,我已经让工程师们做好了应急准备。”

“关闭所有非必要油路!”他对身后的轮机兵喊,声音被管道共振扭曲成金属摩擦般的锐响。通往厨房和生活舱的支管阀门被依次关闭,主油路的压力表指针猛地窜高,在红色警戒区边缘稳住。这种“油路瘦身”操作会让非关键舱室在30分钟内失温,但能确保主机在冲击荷载下获得最充足的润滑。

最终,当他爬上爬下检查完12个防水舱段时,额头的汗珠已经在钢梯上凝成细小的冰粒——轮机舱被强制降到18c,仅比海水高3c,既让橡胶密封圈保持韧性,又不让滑油凝固;噪声118db,像把耳朵贴在冷钢上。最后一个检查点是舰底的应急排水泵,他按下手动启动按钮,金属叶轮搅动海水的轰鸣从舱底传来,像巨兽在喉咙里滚动的低吼。

而忙碌的身影中,更有机库中的大副周砚。他一边打量着被密集的钢缆网罩住的歼-35,每根缆绳都通过张力调节器连接到机库顶部的承重梁。周砚戴着绝缘手套,最后检查一遍电磁锁的通电状态——这种能在0。3秒内释放的快速锁,是为了海啸过后能第一时间解锁战机。

“把消防水管接到喷淋环!”他指着机库四壁的环形管道,这种平时用于灭火的装置,此刻被换上了防冻喷嘴,能在舱温骤降时喷出水雾,防止金属构件因温差过大而脆裂。两名地勤正将泡沫灭火剂桶滚到角落,这种比重0。9的轻质材料,能在海水倒灌时漂浮在设备表面,形成临时的防腐蚀层。

当他站在升降机井边缘向下看时,底层弹药舱的灯光突然闪烁了三下——那是赵砚秋发来的信号,代表所有水密门已完成三级密封。周砚抬手回了个手势,指节在冰冷的金属扶手上磕出轻响,机库顶部的通风口正在缓缓闭合,最后一缕带着咸腥味的海风被隔绝在外。

指挥中心的舰长李彻,目光依旧聚焦于,战术屏幕上的红色扇形区已经覆盖了整个日耳曼尼亚北部海岸线,李彻盯着海啸波速预测曲线:180公里小时,浪高预计12米。他按下通讯器,声音透过全舰广播系统响起,在每个舱室的金属壁上反弹:

“各单位注意,3分钟后进入冲击预备姿态。甲板人员撤离至二层舱室,轮机舱保持半功率运转,通讯部门持续监听七皇频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