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皇帝病情加重,皇后深感忧虑,常常在他病榻前提及建立储君之事。皇帝回应道:“现今诸王势力庞大,对皇位虎视眈眈。我若选择亲近血脉的子嗣立为太子,恐怕会引起诸王之间的纷争,故此迟迟未能定夺。如今我病重在身,确实应尽早确定储君人选。多亏皇后提醒,朕险些忘了这件大事!”于是,皇帝诏令文华殿大学士、宗室亲臣朱琛入宫秘密商议。
朱琛本是太祖的嫡系子孙,因其忠诚正直,深受皇帝信任。在被宣召至皇帝病榻前,皇帝屏退了所有内侍,询问道:“朕心中有一件隐忧,你能否揣测得到?”朱琛恭敬地趴在地上奏道:“陛下内心的忧虑,臣斗胆猜测一二。”
皇帝说:“你跟随朕的时间最长,一定了解朕的心意,不妨直说。”朱琛答道:“臣猜想陛下是在为皇位继承人之事忧虑,不知是否符合陛下的心意?”皇帝听后,赞许道:“你果然是懂朕心之人!”随即命朱琛起身,靠近病榻详谈。朱琛感谢皇恩,站立在龙榻一侧,准备聆听皇帝的密谋。
皇帝忧心忡忡地说:“自朕登基以来,后宫嫔妃竟无一人诞下子嗣。如今朕年迈病重,越发挂念国家社稷的延续,急需确立储君以继承大统。可是,宗室中谁能担此重任,兼具贤德,能成为朕的继承人呢?你不妨帮我分析一下。”
朱琛深思熟虑后答道:“陛下若考虑从近支宗亲中挑选,传统上应选择诸王中最年长的一位。但若您优先考虑的是贤能和仁德,那么不妨放眼朝廷之外的藩王,寻找具备此种品质的皇族后代,将其召回朝廷,亲自考察教导,若能胜任,便可立为储君,这对于天下苍生而言无疑是极大的福祉。”
皇帝点点头,表情凝重:“朕观察诸王的子弟,他们大多安逸享乐,对治理之道并不熟悉。若让他们继承皇位,恐怕天下黎民将备受煎熬。此外,各王之间难免觊觎皇位,若立其中之一,其余的很可能心生不满,从而引发权力争夺,不仅无法安定天下、稳固江山,反而会导致内外动荡,危及国家与皇家的根基。因此,朕倾向从外藩中挑选合适人选。你久经朝政,对外藩皇族的情况了解甚多,若知有贤能之士适合继承大统,请告诉我。”
朱琛回忆往事,缓缓道来:“当年臣奉命巡查豫章时,曾接触过信阳王的远房后裔朱某某,此人品行高洁,才智出众,且礼贤下士,深受百姓爱戴。如今他在吉州担任别驾,以仁德着称,当地百姓视其如父母般敬仰依赖。也许他可以作为候选之一,值得深入考察。”
皇上若能将其召入皇宫,让他继承大统,实乃天下之福。”皇帝追问这个吉州别驾朱某某究竟是何人。朱琛奏报:“追溯到文皇帝时期,皇室五服内的亲王都被封于各地藩镇,维护国家安全。其中,信阳王是文皇帝的堂弟,被封于广信。如今的朱某某,正是信阳王的第七代后裔。由于信阳王一脉失去爵位,朱某某凭借家族庇荫,出任吉州别驾。当年臣在豫章任职期间,曾与朱某某探讨国家大事,他见识广泛,见解独特,且往往言中。朱某某性格廉洁俭朴,不追求奢华,善于结交名流,据此臣推断他具有统领天下的能力。不知陛下如何看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帝听罢,赞同道:“如你所说,朱某某确有资格继承大统,朕这就下诏召他进京。”正欲下达诏书,朱琛却奏道:“陛下若直接下诏召朱某某进京,此举无异于引火烧身。现在各藩王对皇位虎视眈眈,恨不得皇上立刻驾崩,好争夺皇位。一旦恩诏公布,满朝文武都会知晓。倘若其中有嫉妒之人,可能会派遣刺客在路上截杀朱某某,届时局面如何收拾?原本是想提升他,反倒可能害了他,更有可能影响陛下之大局。因此,公开下诏迎他入京实为不妥。”
皇帝听后沉思良久,问:“你说得有理,那有何万全之策?”朱琛建议:“依臣拙见,不如采取暗中调查的方式,确保安全。具体做法是,陛下派出皇家骑士秘密逮捕朱某某,将其押解回京。这样一来,朝廷内外不明真相,担心牵连到自己,无人敢于轻举妄动。同时,再派一名可靠的人随行保护,如此就能确保朱某某平安抵达京城。敬请陛下英明决断。”
皇帝听后点头赞同,采纳了朱琛的计策,朱琛谢恩退下。
第二天,皇帝下旨,命廷尉派遣三十名御林铁骑,并由兵部官员携带紧急文书,即刻奔赴江西,将吉州别驾朱某某以锁链羁押回京审问。皇帝特意赐予九条紫金打造的锁链,一同交付执行任务的官兵。根据皇家惯例,只要是涉及皇室宗亲或亲派官员的案件,不论所犯何事,均需由皇宫发出紫金锁链,御林铁骑才有权拘捕。此刻,兵部官员手持紫金锁链,率领缇骑马队,沿着通往江南的道路疾驰而去,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而在吉州,别驾朱某某自出生之日起,便伴随着满室红光与持久不散的奇异香气。长大后,他面容俊美如玉,嘴唇红润似朱,眉毛如龙,眼睛似凤,耳朵垂至肩膀,手臂长过膝盖,可谓是龙凤之姿,天人之相。自小就有鸿鹄之志,为人极尽孝道,凭着父亲的荫庇获得了现今的职位。朱某某在吉州十六年间,勤政爱民,百姓视他如父母一般敬爱,即便是孩童也都喜爱他。正当他正在公堂上处理政务时,忽然接到报告,朝廷的缇骑已经抵达吉州。朱某某听闻后,心中困惑,不知所为何事,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但仍强作镇定,亲自出门迎接。
那差官跨入公堂,宣读了皇帝的圣旨,朱某某立刻跪倒在地,战战兢兢。
差官严厉宣布:“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即刻拘捕朱某某进京受审,不得拖延!”话音刚落,几名缇骑迅速行动,将朱某某的官服脱下,取出闪耀紫金光芒的锁链,毫不客气地将朱某某锁住。不容朱某某有任何解释,他们簇拥着他走出衙门,沿大路直奔京城。差官将朱某某的印信交给当地的巡抚,安排临时代理职务。此刻,朱某某惶恐不安,完全不清楚自己犯了何罪,心中满是疑惑与恐惧,但既然已被锁拿,也只能听凭处置,随着差官缇骑南下进京。
这些差官缇骑都知道朱某某身为宗室,对他多少有些照顾。自被戴上锁链那一刻起,沿途都小心翼翼地护送,没有让他乘坐囚车,这就是所谓的官官相护,手下留情。沿途经过的地方,当地官员也都纷纷前来接送,因为他们都熟知朱某某的为人,对他心怀好感。朱某某在这些人的关照之下,虽然身处逆境,倒也不至于太过凄惨。接下来,故事转向江西广信府分宜县,有个名叫严嵩的男子,年约三十,父母双亡,家境并不富裕。严嵩喜好交友,花钱如流水,没几年就把家产败光,沦落到江湖流浪的地步,只能靠给人看风水、算命维持生计,辗转于江西周边地区讨生活。此人虽胸中有才,口才出众,凭借这些在江湖上倒也混得过去。
这一天,严嵩如常出门摆摊算命,将帐篷搭在热闹的市集边上,准备赚取生活费用。凑巧的是,这天恰恰碰上了兵部差官带领缇骑押解着朱某某启程北上。时近正午,一行人来到驿站歇脚,下马进食饮水。严嵩坐在帐篷内,一眼瞥见了朱某某,心中顿生敬意,暗想:“此人有着显贵之相,怎会沦落至此?”于是,他跟着进入了驿站。只见朱某某面色红润,紫气环绕,严嵩暗自揣测,此人绝非寻常富贵,而是拥有九五之尊的命格,未来或许会登上皇位,怎会现在身处囹圄?心中充满疑惑,但他苦于没有机会接近,毕竟朱某某是被押解的犯官,不敢贸然上前搭讪。于是,他在朱某某对面桌坐下,叫人上酒,假作醉态,大声笑道:“人人都说我是个能洞察天机的神仙,怎么就没有人来找我预测一下他们的吉凶祸福呢?”
朱某某听到这话,内心被触动,便隔着桌子向严嵩问道:“先生擅长卜筮阴阳吗?”严嵩故作神秘,回答道:“相面功夫一流,命理卦象更是烂熟于心。”朱某某接着说:“我正有一桩心事,想请教先生指点迷津,不知先生能否帮我解析?”严嵩微笑着回应:“您无需开口,我就能看出您的心事。且我无需说出,只消写在纸上,只要与您的心事相符,就算灵验。”在场的众人听了,都好奇严嵩是否真有此等神通,纷纷表示如果真的灵验,也要请他为自己卜上一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严嵩见大家兴趣盎然,便向店小二要来纸笔。他接过纸笔,笔饱蘸墨汁,在纸上挥洒写下几句诗:
忽忧忽喜我深察,束缚身陷非罪责。
十载耕耘换民心悦,一日凌云定归龙阙。
忧忧喜喜,交错无常,是非荣辱瞬息间,
此刻相聚,祥云升腾,隐约可见龙之犄角。
严嵩在诗句下方又补写了几行小字,内容大致是:“若想知道祸福,今日你身上紫气笼罩,面带红光,意味着能逢凶化吉,虽然当前遭遇困境,但日后定能安然无恙。”
他将纸递给了朱某某。朱某某接过纸张,看完后大笑:“没错,没错。”
在场众人见状,纷纷要求观看,朱某某便将纸递给他们。众人看过之后,一致赞同:“真准!”就连差官也被严嵩的精准预测吸引,也请求他给自己看看前程。严嵩仔细打量差官的脸庞,然后笑着说:“好极了,你会很快升迁!”于是他提笔写道:“你生有贵人之相,近日便有望成为朝廷一品大员,如今你的地位已然与太阳齐辉,今夜也将与龙子龙孙同列。”
差官接过纸条,惊讶得愣住了,心想这严嵩如此灵验,难道是神仙下凡点化他们不成?于是,他与朱某某一起上楼,带着严嵩,想深入了解各自的命运走势。严嵩解释道:“人的面相有一定的格局,不能随意解读。但如果要探究一个人心中的秘密,就得通过察言观色,探寻事物发展的逻辑线索,这样就能准确把握其命运轨迹。”
朱某某试探性地问:“严先生,你能看出我是什么样的人吗?”严嵩回答:“只要你写出一个字来,我就能推测一二。”朱某某随口说出了一个“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