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152章 七珠九黄(第3页)

第152章 七珠九黄(第3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完,公然和子仁两人便站起身来,先进了庙宇。王仁则稍等了一会儿,才迈步走进庙门。他走到院子里,大声喊道:“庙里有人吗?”不一会儿,从庙里走出一个僧人,他打量着王仁,问道:“你是谁?来这里做什么?”

王仁微微一笑,反问道:“你说我是谁?”僧人笑了笑,说道:“看你的样子,好像是衙门里的公差吧?请进来喝杯茶吧。”王仁便跟着僧人走进了庙堂,僧人请他坐下,并为他敬上一杯茶。

王仁喝了口茶,然后说道:“我这次来,是有要事相商。我奉县主之命,特地来请九黄师父到县里去一趟,主持一场吉祥道场。”僧人一听,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说道:“上差请稍等片刻,我这就去禀报当家的,然后带你们去见九黄师父。”说完,他便起身穿过几道门,走进了密室。

在庙中的一处幽深之地,九黄和尚正与十二个响马把酒言欢,畅谈江湖趣事。突然,小僧急匆匆地闯了进来,打破了这欢乐的气氛。九黄和尚眉头一皱,瞪着小僧问道:“你不在外面守着,怎么擅自闯进来了?”

小僧气喘吁吁地回答道:“师父,外面来了公差,说是县主请您去办吉祥道场。”九黄和尚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悦,他带着怒气说道:“你去回他,就说我稍后出来见他。”

小僧答应着退了出来,对王仁说道:“我师父稍后就出来。”王仁听后,心中却暗暗警惕起来。他知道,这个九黄和尚并非善类,自己此行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而九黄和尚这边,听完小僧的禀报后,他望着众寇,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他沉声说道:“施不全派人来请我,不知是何用意。众位寨主,我们得好好商议一下,以免中了他的诡计。”

众寇闻言,纷纷表示不怕,他们认为江都的文武官员都不足为惧。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可以立刻杀得江都县天昏地暗。九黄和尚听了,心中虽然有些安慰,但仍旧保持着警惕。

这时,一个响马说道:“九哥,你若是担心,那就带上兵器防身。我们在这里打听消息,一旦有什么不对,我们就立刻杀过去。你尽管放心地去见他,随机应变,见景生情。如果他真的要设坛场,你就念经。我们以后多走动走动,交个好,又怕何人?”

九黄和尚听了这番话,心中大悦,觉得甚有道理。他站起身来,决定去见一见这个公差。他歪歪斜斜地走出密室,口中狂言大话:“何人请我念经?九老爷我可不受人的钱!”

王仁看到九黄和尚这副凶恶的模样,心中暗自警惕。他表面上却带着笑意,走上前去施礼道:“大师父好!”九黄和尚虽然有些醉意,但心里还是明白的。他睁开眼睛,看着王仁问道:“你就是县衙里的公差吗?”

王仁答道:“正是。我奉县主之命,特来请九老爷法驾进衙去办吉祥道场。故此才惊动了宝刹。”九黄和尚一听这话,心中更加不悦。他冷笑道:“岂有此理!江都县界内除了我九老爷,难道就没有其他和尚了吗?莫说施不全请我不去,就是万岁爷宣我,我不去也是平常的事情。”

王仁一听这话,心中顿时着急起来。他知道,如果不能说服九黄和尚,自己回去恐怕难以交代。于是,他连忙又说了许多好话,希望能打动九黄和尚的心。

九黄和尚坐在椅子上,听着王仁的话,心中也在盘算着。他本来是不想去见施不全的,但听王仁说得如此可怜,又想到还有七珠尼姑一起去,心中便有些动摇。最后,他终于点了点头,答应去见施不全。

王仁一见九黄和尚应允了,心中大喜,连忙道谢不已。他知道,这次任务终于有了转机。于是,他带着九黄和尚出了庙门,一同进城去了。

在深夜的府邸内,施公眉头紧锁,正在苦思擒拿九黄和七珠的策略。突然,一名差役急匆匆地进来,跪在施公面前禀报:“启禀大人,本城守府振大老爷已在衙门前下马,请大人定夺。”

施公听后,微微点头,挥手示意差役退下,并说道:“知道了。”随后,他急忙起身,走出公座,亲自到大堂迎接振公。两位老爷相见,手挽着手,用满洲语亲切地交谈着。

施公关切地问道:“阿哥,近来可好?”振公笑着回答道:“一切都好,多谢阿哥关心。”然而,施公却心知肚明,此刻并非闲聊之时。他见大堂上人多眼杂,不便直接谈论擒拿九黄和七珠的计划,于是吩咐众人:“尔等不必散去,本县与振老爷有话要说,稍后回来办事。”

众役答应伺候,施公便与振公一同进入二堂坐下。长随献茶后,施公见左右无人,终于开口说出了心中的计划:“今日特请阿哥驾临,实有要事相求。近日发生了几起人命盗案,均与九黄和七珠有关。我已发差请他们到县衙,以作吉祥道场为由,实则欲擒拿二人。然而,此事需阿哥鼎力相助,方可大事可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振公听罢,立刻答道:“阿哥放心,此事我必当全力协助。我这就回衙,暗派兵马,早作预备。”施公听后,心中感激不已,亲自送振公出府。

随着振公的离去,府邸内再次陷入了一片寂静。然而,施公却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他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才能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将九黄和七珠绳之以法。

正当施公准备退堂之际,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只见两个男子扭打在一起,你推我搡,其中一人脸上青紫一片,另一人的衣服则被扯得破烂不堪。两人都是普通的布衣打扮,容貌并不出众,看上去年纪大约在四十岁左右。他们一路扭打着闯进公堂,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嘴里还不停地嚷嚷着。

施公眉头一皱,喝道:“尔等无知之徒,既然来告状,何须如此吵闹?慢慢说来,若有再敢喧哗者,本县立即用刑!”两人一听,顿时吓得不敢再高声叫嚷。

其中一人抢先开口道:“老爷,小人名叫朱有信,是江都本地人。我从小读书识字,也懂得礼义廉耻。现在靠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计。前几天我去码头取货,路过一家钱铺时,用九两八钱银子换了四块碎银。当时掌柜的还用秤子称了称。正好我舅舅经过,我就急忙放下银子去迎他。等我和舅舅聊完天回来,再想拿那银子时,那掌柜的却不承认了。他昧了我的银子还想赖账,所以我只能来告状,求老爷您给我判个公道。”说完,朱有信便磕头如捣蒜。

施公又问另一个人:“你是开钱铺的吗?”那人连忙磕头回答道:“小人名叫刘永,是徐州人。我带着家人来到江都开了这家钱铺,已经十几年了,一直以来都是童叟无欺。朱有信来我这里时,我根本就没见过他什么银子。他这是明摆着讹诈我,还撕破了我的衣服。旁边的人劝他,他还破口大骂,非要问我要银子。我根本就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求老爷您明察秋毫,给我主持公道。如果老爷您不为我们这些老百姓做主的话,只怕会助长那些刁民诈骗的气焰啊。”刘永说完后也磕头不止,眼中满含委屈的泪水。

施公听完两人的陈述,眉头紧锁,沉思许久。他心中暗想:“这江都的百姓果然狡猾,善于狡辩。此事既无确凿证据,又该如何查明真相呢?”他反复权衡,终于下定决心,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对朱有信说道:“朱本信,你可知银钱乃世间至重之物?你自己不小心丢失了银两,本就有罪,又何苦来告状呢?”朱有信一听,气得大叫起来。施公见状,故意板起面孔,喝道:“退下,稍后再审!”朱有信虽然不满,但也只能诺诺而退。

接着,施公转向刘永,问道:“刘永,你当真没有见过朱有信的银子吗?”刘永连忙答道:“小人确实未曾见过朱有信的银子。若有半点昧心之处,天理难容!”施公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未曾见过他的银子,那便罢了。不过,我现在要吩咐你一件事,你若不遵,立刻重重处罚!”

施公示意刘永走近一些,刘永站起身,走到公案旁边,正要下跪,施公却摆手示意他站在一旁。然后,施公提起朱笔,对刘永说道:“刘永,伸出手来。”刘永将手伸到公案上,施公在上面写下了“银子”二字,然后放下笔,微笑着吩咐道:“刘永,你听好了:你现在面向外跪在月台之下,不许东张西望,只须盯着手中的‘银子’二字。若是这二字有半点磨损,我立刻就让你赔出银子,还要重重责罚!”

刘永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违抗施公的命令,只得含怒走到月台跪下,紧紧盯着手中的“银子”二字。施公则悄悄叫来一名衙役,附耳低语了一番,吩咐他快去快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