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归结于陈青兕的文化水平太高,所以才能返璞归真,写出简洁明了,人人都能看懂的公文。
陈青兕自谦道:“臣也没别的本事,只能总结归纳,打打下手。真正总结归纳之人是李英公、郑王、许相公的功劳,尤其是许相公,他的博学,让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陈青兕很会做人,也很会做官。
在自己没有登顶之前,最好都要避免自己一人专美。
封禅是一件大事,独自专美,以现在他的体量,并非好事。
他这一谦虚,就连李绩的脸色都带着几分笑意。
毕竟这玩意是大家出的力……
至于许敬宗,那更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暗思:“陈尚书仗义!”
许敬宗并不是一个轻易满足,能轻易糊弄的人。
但他爱惜名望,这是他的死穴弱点。
一个人有了弱点,就容易为他人所利用。
李治并未接话,而是认真的看着大纲,时儿点头,时儿皱眉。
直至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李治当即指出几个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或是整改,或是商讨出一个合理的结果。
最后说到了封禅亚献、终献的人选。
“朕想听听,卿等意见。”
李绩说道:“依照古制,当从公卿中选取。”
李元礼、许敬宗皆是附议。
陈青兕也道:“陛下为天子,公卿为肱骨,自是从公卿选取。”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武皇后成为亚献,才是真正的反常之事。
这也是陈青兕有些佩服武皇后的地方,一般人都不敢想的事情,她想到了,而且还做到了。
不得不说,武皇后在这方面真的是厉害。
但这种反常之事,只要有了阻力,想要完成,那是千难万难。
李治听堂下四人都避开了人选的事情,也知此事自己不开一个头,即便是下面这四人,也不会轻易开口的。
静静思量了一会儿,李治说道:“这样吧,亚献从皇亲中选取一位,终献由公卿里挑选。诸位觉得如此?”
陈青兕听了一怔,瞬间明白了李治的心思,也明白了为何历史上武皇后会成为亚献。
这固然有武皇后的手段在里面,但这也是李治的政治需求。
这当任亚献、终献之人,毫无疑问会收获巨大的政治资本。
这个政治资本由谁来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