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家。
虽说是孔门后人,颜家的风骨可比孔家强多了。
颜杲卿、颜真卿,那风骨,即便陈青兕听到颜家二字,都会肃然起敬。
“只是颜家最近出了一些问题……”
陈青兕奇道:“什么问题?”
萧妙宸道:“颜家自颜之推先生以后,几代人皆是名儒,尤以颜师古、颜相时、颜勤礼三人为最,然颜勤礼的夫人柳氏乃中书令柳奭之妹……”
听到这里,陈青兕立刻明白了。
柳奭就是王皇后的舅父,废王立武之后,王皇后、柳奭一并遭诛,颜勤礼有这关系,少不了受到牵累。
陈青兕道:“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不至于再受牵累株连吧!”
萧妙宸摇头,说道:“那却不至于,受到连累的只有颜勤礼一脉,夫人柳氏所生之子则终身不得仕进,其他三支不受影响。不过终究有些忌讳,颜家书塾也没有多少人去学。书塾里多是颜家子弟,以及一些求学学生。”
陈青兕想了想,说道:“这样吧,为夫抽空去三家书塾拜访一二。看看环境,深入了解一下,再做决定。有些事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萧妙宸更是欢喜,说道:“那太好了。”
陈青兕搂着自家的孩子叹了口气,嘀咕道:“如果他能学会自己睡觉,那才是真的好。”
萧妙宸显然听到了,娇嗔的望了一眼。
贞观殿。
<divclass="contentadv">四大封禅使齐聚。
李治笑吟吟的让四人入座。
这一提封禅,李治就心情愉悦,看着自己挑选的封禅使,高兴之色,展于面上,透于话中。
“陛下,我等是为封禅而来!屋外有一份大纲,还请陛下允许臣等献上。”
李绩作为封禅使,自是代表性的发言。
“快快呈上!”
李治应的毫不犹豫。
随着帛布的呈上,李治见帛布如此巨大,便让内侍以人为架,将帛布撑开。
李治兴奋的上前,看着整套大纲,目光立刻闪现一丝震撼惊愕,不动声色的看了最末尾的陈青兕,笑道:“不用说,这大纲便是出自陈爱卿的手笔吧。”
四人之中也只有陈青兕会捣鼓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而且非常实用。
李治自从见过陈青兕所写的奏疏以后,再看其他人的奏疏就觉得不是味道,恨不得满朝文臣都能如陈青兕那样将事情表述的简洁明了,直入正题,字字到位。
为此他还特地要求过下面的官员,让他们学习陈青兕的文风。
但便如东施效颦,不伦不类,只能放弃。
只能归结于陈青兕的文化水平太高,所以才能返璞归真,写出简洁明了,人人都能看懂的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