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教授客气了,我才是久闻你的大名。”
这话倒还真不是客气,真要论起知名度,在全世界范围内认识洛珞的人恐怕百倍于他,反倒是洛珞那句更像是对他的恭维。
“张书记在电话里跟我说,您有些研究上的事想跟我当面聊聊,咱们书房详谈吧。”
……
洛珞和万院士在书房相对而坐,助理端上两杯热茶。
因为今天提前得知万院士要来的消息,想到肯定要聊些机密的事,洛珞连家里的阿姨都早早的借故给放了个假,现在别说书房附近,整个别墅周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
万明远坐在那张过分舒适的扶手椅里,感觉脊椎有些僵硬。
他们两个,一个是托卡马克的学术带头人,一个是激光点火夸父工程的学术带头人,虽然同属聚变领域,但……这还是头一次见面。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对面的年轻人身上。
洛珞,这位年仅24岁却已手握改写人类能源格局钥匙的总设计师,平静地回望着他,眼神里没有少年得志的张扬,只有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静。
沉默蔓延了片刻,万明远最终还是选择单刀直入,那是他这位老派学者处理复杂局面最直接的方式。
他轻轻清了清嗓子,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洛总设计师”
万明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又努力保持着学者的庄重:
“张书记给我播放了你在高能激光研究所那段…工作实录,我看到了那十五天的数据轨迹,也看到了最终的试验结果报告。”
他顿了顿:
“说实话,难以置信,或者说,理解上存在巨大的鸿沟。”
洛珞没有打断,只是微微调整了下坐姿,示意自己在倾听。
万明远继续说道:
“在EAST装置上,我们倾注了二十年的心血,只为约束、稳定那高温等离子体,每提高一毫秒的持续时间,都是无数人的汗水和无数次失败换来的,可你的‘夸父’,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磁箍缩惯性约束,一次精准的‘爆破’。”
他的手指在空中比划了一下,像是在寻找最精准的表达:
“这背后的物理过程极其极端。压缩、加热、点火、能量的利用,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参数偏离设计值哪怕一丁点,整个反应就会崩溃,效率骤降,甚至根本点不着,更别提后续能量的提取利用了。”
他的目光锐利起来,直视着洛珞:
“张书记告诉我试验成功了,Q值大于1。0,能量沉积效率创了纪录,但我清楚即便知道的成功结果是‘是什么’,却未必理解‘为什么’,尤其涉及到最关键的核心控制参数和构型设计,我想问的是……”
万明远身体微微前倾:
“洛总,你是如何确定‘龙睛’靶丸结构那个精确几何构型的?它的非对称、多级微腔结构设计,与激光束排布相位差的匹配精度要求极高,甚至涉及到能量密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极限分布。”
“这些参数窗口如此狭窄,理论模型往往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范围,实际偏差总是巨大,还有——”
他加重了语气:
“你怎么能确保能量注入后,压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达到那样的高度?超热电子的行为难以预测,能量沉积路径极易紊乱,传统模型在极端条件下总是失效的。”
万明远的声音里充满了纯粹的求知欲和深深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