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雪霁春归 > 3040(第16页)

3040(第16页)

熹平三十七年,陛下还只是太子,那一年,与周国明争暗斗多年的郯国终于露出爪牙,向周朝正式发起战争。

周郯两国本是实力相当,按理说,周朝并不惧郯国的进攻,但就在那年,周国岭安一带发生了旱灾,朝廷多次拨款赈灾却始终未能将灾情稳定下来,反而愈演愈烈,多地已出现卖儿鬻女的景况。

因此,在熹平帝提出应战主张时,他便第一个在朝堂之上出言反对。

彼时二十五岁的永安侯已是周朝青年猛将,非是他贪生怕死不敢应战,将士浴血沙场,终不过马革裹尸还,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只是一旦发动战争,必定消耗巨大粮饷,即便得胜,灾情恐已失控,届时只会哀鸿遍野,饿殍遍地。

诚然,周国安稳渡过了那年的内忧外患,只因他私下向太子献策——同滇国和亲。

那时的滇国国土及势力远不如现在这般强大,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却是极好,同时接壤周国与郯国,且滇国盛产战马,若能得其相助,不但可减少部分战用资费,亦可尽快结束战争,最大限度地降低战士伤亡、粮饷损耗,以便更快地将精

力财力投入至灾情救治中。

滇国皇后嫡出的大皇子已经婚配,大周公主出降,自不可为妾,况且皇帝膝下只有此一女,又是太子胞妹,身份自然更加尊重。

滇国余下的皇子中,唯有七皇子相貌出众,能征善战,只因其生母身份低贱,便一直是个不受宠的皇子,对于皇储之争,更无可能。

但若能得到周国的支持,他日荣登大宝,便不成问题。

是以,永安侯甫一提出与滇国和亲之计,太子便立即想起了滇国七皇子,才能出众却出身低微,若将皇妹出降于他,他必感激涕零,日后定会为自己所用。

而这对于太子来说,亦是百利而无一害之事,皇帝年事已高,却迟迟不肯放权,他虽为一国储君,却无多少实权在手,倒是自小养在太后膝下的二皇子齐洹,颇得民心,已成他最大的威胁。

若此番和亲事成,周国大胜,他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更加稳固。

至于公主,无论赐婚给哪一位臣子,又岂能比一国之母更加荣耀?他日诞下留着周国血脉的储君,对周国更是莫大助太子益。

如此一举多得的良计,太子万万没想到在实施的第一步便遇到了阻碍,大周唯一公主,他的胞妹不愿和亲。

直至滇国七皇子已带着使团入京,她都待在城外乐清山上的寺庙中不肯下山。

太子欲派人将公主“请”下山来,但她毕竟是天子之女,日后又极可能是一国之母,这样烫手的山芋无人敢接,最终到底是永安侯接下了这份差事。

当日,乐清山上狂风大作,不久便淅淅沥沥落起雨,一间隐在山中的小禅房外肃整地站着两列禁军。

少时,房门缓缓被人推开,雪青色的裙摆迈入雨中。

“臣,奉旨迎殿下回宫。”永安侯拱手垂首行礼。

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嘀嗒声渐渐靠近,媚而不妖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若我不肯呢?”

来之前,他便已有此预料,只高声回道:“还请殿下为万民思虑。”

“……万民?”

随着女子一声冷笑,永安侯错愕地抬起头,公主容色倾城,一双凤眸更是美艳无比,但此刻流淌在那双眼中的光亮却令他无法直视。

永安侯仓惶地低下了头。

公主当真是为万民而和亲吗?

此次旱情到底为何迟迟不能得到缓解?

备战所需的钱粮又只能从国库中来么?

他可以要求陛下彻查负责赈灾事宜的一干人等,他亦可以冒死进谏,让众宗室大臣从自身割下一块肉共度国难。

但此种种,无疑会在朝堂之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如今的大周,虽已稳固强大,但朝堂之中也已盘根错节,彼此之间皆有庇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