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ZF沉默了好些天,给出这么个答案。
这自然不能让人满意,官方要核准,你倒是核准啊!目前不具备条件?那什么时候能具备?
文人扣字眼,是很让人头疼的事。
林海音为了邀请林朝阳登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不断在媒体上发声,但收获却不算大。
中Y社在WD的地位相当于大陆的新H社,这种媒体的表态就代表了ZF的态度。
即便林海音有文学界诸多人士的支持,也无法撼动当权者的傲慢。
在WD文学界为了邀请林朝阳登岛而努力的时候,《香江时报》掺和了进来。
报道这件事用的新闻标题极具挑性,如《大陆TZ又出新花招,作家当先锋演戏登岛》《警惕岛内文化界有内奸》等。
如当年濠江何控制的《工商日报》,在回归大事未定之前,立场一向亲右。
84年一切尘埃落定,濠江何非常光棍儿的直接将报纸关了,向大陆纳了投名状。
而像《香江时报》这么跳的媒体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可惜他们的嚣张气焰并没有维持几天,先有《天天日报》率先朝《香江时报》开炮,怒斥其甘当政府耳目与鹰犬,毫无新闻人的担当与底限。
《香江时报》发文章反唇相讥,却不想后面又有《大公报》《文汇报》《明报》等媒体集体加入战场。
《香江时报》陷入了被围剿的局面,气急败坏的发文称ZG对香江新闻界的渗透已经无孔不入,
提醒GY政府应提高警惕。
却被《明报》发文回:
我们在香江办报,只是经营一家企业,并无做GM家的大志,自知亦无此本事。
我们的读者都是中国人,人人关心中国的事务,而《明报》的读者又是比较关心政治的,因此我们有义务作为读者的耳目与喉舌。
中国的事务是历史造就的,形势复杂,中国人人人说得,《明报》亦说得。
《明报》向来自翊立场中立,面对《香江时报》的胡乱攀咬,一番辩词有情有理,赢得广大读者的力挺。
反观《香江时报》,连续多日充满主观性偏见的报道让读者对这份报纸的观感大打折扣。
他们嘲讽林海音没问题,香江人对她不熟可林朝阳不一样,这几年林朝阳可没少为香江争光,俨然已经是「香江之光」。
《香江时报》毫无遮拦的挖苦林朝阳,等于是站在了香江普通市民的对立面上。
《香江时报》本来就不算什么大报,每期销量也就四五万份左右。
结果骂战一起,不到半个月时间,报纸销量下跌1万多份。
读者们用脚投票,让它闭嘴,《香江时报》也真就怂了。
他们可以不在乎其他大报的舆论围剿,甚至可以不在乎销量的下降,却不能不在乎读者的流失一份为争取香江普通民众而存在的报纸,如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那么等待它的必然是末日。
尽管闭嘴了,但流失的读者却不是那么好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