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底下,那双幽深的眸子无波无澜,那种岳峙渊渟的气势,那种傲然张扬的眼神,令人不敢直视,更不敢小觑。
他目光所及之处,肃然一静。
所有人全都望着站在中央那身着红色蟒袍的青年,气度高华,举止优雅,他脸上的玄色面具衬得冷漠而疏离,看上去显得那么遥不可及,颇有几分睥睨天下的高高在上。
“韩大人,施大人,邵大人。”谢应忱淡淡地唤道。
这三人分别是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与左都御史。
“柳汌案,今日开审。”谢应忱姿态随意之极,一个冷眼扫来时,闪过杀伐之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与左都御史被他的气势压倒,全都下意识作揖应道:“是。”
“今日定案。”谢应忱又道。
今日定案?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与左都御史一愣,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
刑部尚书韩政迟疑地蹙了蹙眉,干巴巴地说道:“顾世子,这是不是太急了些?”
其他几位大人也觉得如此。
凡涉及三司会审,必是大案要案,通常情况下,
三司在会审后,从审理到定案判决,快则十几天,慢则月余。
“皇上的‘口供’还能有假?”谢应忱挑着眼尾,轻轻一笑,“刚刚,是皇上亲口说,柳汌和北狄勾结。”
“柳汌叛国。”
谢应忱锐利的目光再次徐徐扫过群臣,脸上在笑,可乌黑的瞳仁里却是冷冰冰的,浑身上下都淌着一股凉凉的不耐,压迫感十足。
“方才在众位大人可是亲耳所闻。”
“亲眼所见。”
他的语速放得很慢,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随着他的话语,殿内的气氛陡然紧张了起来,似有一张看不见的网慢慢收紧,将众人都网罗其中。
“不是吗?”
最后三个字尾音微挑,轻描淡写,却携雷霆万钧之势,将刑部尚书三人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是,顾世子。”大理寺卿施岫冷汗涔涔地脱口道,“等下朝后,吾等立刻提审柳汌。”
刑部尚书与左都御史也回过味来。
的确,方才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出了“口供”,天子金口玉言,皇帝总不可能再改口的。
“各位大人,若是无事,就退下吧。”谢应忱轻一振袖,大红袖口荡起优美的弧度,优雅自如。
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就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掌控在他手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诸在他一人身上,不由应了诺,依次从金銮殿上退了下去,如潮水退去。
殿外不知何时大雨磅礴,雨水如帘,霹雳啪啪地砸着地面。
金銮殿外已有内侍备好了伞,文武百官撑着伞纷纷离去,近乎迫不及待地往宫门外,想着方才金銮殿上发生的一切,心有余悸。
手执油纸伞的徐首辅走出五六丈后在雨中伫足,下意识地回头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