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如果全部嫁接油王1号,在理想状态下,每年可以生产1404万吨茶籽油,相当于国内每年消耗食用油的46%左右,瞬间成为第一大油料作物。
不过这种事情,也只能想一想而已。
毕竟嫁接苗没有办法保持全部特性,而且国内号称9000万亩的油茶种植规模,也存在很大的水分,很多都是骗补贴的,种了之后,处于半野生状态的油茶园一大把。
如果产能真的扩大到这么高,茶籽油的价格也会暴跌。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要产能,就注定维持不了高价。
要高价,就没有办法大规模生产。
两者是没有办法兼容的矛盾体。
不过江淼还是倾向于大规模生产,但是应该将产能控制在500万吨左右,大概占据国内六分之一的食用油市场,一级茶籽油的价格,应该可以维持在每公斤毛油15块钱左右,亩产值在20002340元左右,收购价格则在亩产值的70%左右。
当然,维持这个产能规模,那是以油王1号为前提,如果接下来的基因突变茶籽之中,出现比油王1号单产更高的品种,那产能规模还是可以继续扩张的。
毕竟单位亩产提高了,意味茶籽油收购价格有更大的压缩空间。
但是以目前植物油市场的情况来看,每吨茶籽油毛油1万元,基本就是底线了。
为什么这个价格是底线?
因为进口的一级葵籽油,目前的市场价是9000元每吨,国产一级压榨生油1。3万元每吨。
没有理由油品更加好的茶籽油,价格会低于葵籽油,甚至茶籽油很难低于1。3万元每吨。
不过如果茶籽油真突破500万产能,国内估计很快会进行产业调整,将一部分油菜、油葵的产区,调整为其他农作物。
至于为什么是油菜和油葵?
答案显而易见,大豆和生是饲料油料两用型,是不能随便减少产能的。
而油菜和油葵却不一样,它们的油粕在饲料中的占比不高,因此可以被油茶替代。
特别是占据国内食用油市场份额23%的菜籽油,估计会被茶籽油直接淘汰。
一方面是两者产能太靠近了。
另一方面则是油菜籽亩产价值不高,目前油菜籽的市场收购价是每吨54006500元左右,油菜籽的全国平均亩产为135公斤。
也就是说,种植户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要不是油菜有机械化的优势,那些种植户根本不会种这东西。
江淼几乎可以预见,一旦海陆丰公司的油王系列横空出世,国内的油葵和油菜种植规模会遭到了重创。
这种情况对于国内而言,其实是利大于弊。
因为种植油菜和油葵的土地,往往都是平地,同时也是方便灌溉的地区,这种土地的价值非常高,不种油葵油菜,还有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比如目前国内一直难以恢复的大豆种植产业,就可以趁机拿回一部分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