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3颗突变茶籽的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亮眼,至少在基因上的表现是这样。
这3颗突变茶籽,江淼专门给了它们一个名字,分别是:
油王1号、油王2号、油王3号。
油王这个名字,也是他对于这些油茶品种的一种期待,以后海陆丰公司的油茶品种都会使用油王这个名字,形成油王系列。
其中油王1号的优点是速生、矮株、高抗病、丰产、多籽、油品中等。
从其基因表达出来的数据,可以推断出油王1号,只需要一年半左右,在各方面条件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就可以从小苗状态,生长到了1。8米左右高度,然后开始开结果。
按照目前的油茶树种植密度,理论上,油王1号的鲜果亩产可以达到450公斤的极限值,其鲜果出籽率为5263%,油茶籽含油率为5355%。
也就是说,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每亩油王1号每年可以生产出156公斤茶籽油。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个产量太少了。
然而如果真正了解过食用油原材料种植的人,就会被油王1号的产能吓到。
目前世界五大植物油原材料的亩产数据如下:
油棕榈亩产200300公斤毛油,当之无愧的单产王,不过它的油品比较差,只适合作为食品生产的工业用油。
大豆亩产30~44公斤毛油,其本身并不是为了作为油料而存在,而是为了作为高蛋白饲料而存在,其油品同样比较差。
油菜籽亩产80~110公斤毛油,单产表现中规中矩,其中的低芥酸菜籽油,属于植物油中比较好的品类。
葵籽亩产90~140公斤毛油,单产表现比较好,油品也不错。
生亩产150200公斤毛油,单产表现非常好,是亩产毛油仅次于油棕的第二大油料作物,油品中规中矩。
横向对比一下。
就可以看出江淼挑选的油王1号,其单产大概和油葵差不多了,但是其油品可比其他植物油高出一大截,在油品上,连橄榄油都不是茶籽油的对手。
而除了油王1号这个高产王之外。
油王2号是偏向于油品的品种,其亩产毛油大概只有油王1号的7080%左右,但是其油品非常好,适合作为高级食用油。
油王3号则是偏向于耐旱的品种,如果是种植在亚热带季风区,可以不需要人工浇灌,完全靠天吃饭也可以,产量同样是油王1号的7080%左右,不过油品和油王1号差不多。
这三个油茶品种,被江淼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品种,自然有其优势和特点。
特别是油王3号,它不需要人工浇灌的特点,才是真正的优势。
别看东南丘陵地区的降雨量不小,但那些种植油茶的地方,通常都是在山坡上,没有办法留住水。
这种种植环境,如果没有抽水机或者机井,浇灌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很多高产油茶品种又非常需要充足的浇灌,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会导致减产。
因此油王3号的出现,可以让山坡地的油茶种植,减少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减少了人力物力。
未来可以这样搭配,低洼的好地种油王2号,保持其高油品的优势;坡地,但靠近水源的土地,种植油王1号,维持其高产的优势;坡地,但用水不方便的土地,种植油王3号,低成本获得比较高的产量。
这三个油茶品种对于山地非常多的地区,有巨大的意义。
比如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省,就有发展油茶产业的巨大优势。
当然,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区也是如此。
目前国内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如果全部嫁接油王1号,在理想状态下,每年可以生产1404万吨茶籽油,相当于国内每年消耗食用油的46%左右,瞬间成为第一大油料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