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北魏期间,清河崔氏栽了一个大跟头,因“国史之狱”事件,家族内好几个大支被夷灭九族,损失惨重,一百多年过去了,仍处于恢复阶段。
反倒是博陵崔氏,目前相当吃得开。
但是清河崔氏,历来被称为北方儒家正统,家族势力极为庞大,与河北氏族多有联姻,几乎实际操纵地方政权,族内有人参与汉王叛乱,已经诛杀,但整个家族丝毫不受影响。
如今崔家的领袖人物,叫崔复礼,开皇年间,做过门下省的通事令史,现在在家养老,是清河郡公崔彦珍的孙子,而崔彦珍,是圣后独孤加罗的亲姥爷。
崔彦珍的清河郡公,是在大隋立国之后,给追封的,追封也叫追谥,不同于实封,因为同时期,还有一个清河郡公,不是别人,就是杨素。
而杨素因为功劳太大,所以被封为越国公之后,杨坚把清河郡公的爵位给了他的四儿子杨玄奖。
“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合适人选,可与殿下一同前往清河郡,以作引荐,”杨素笑道。
杨铭知道他在说谁,笑道:“听说玄纵的妻子,便是出身清河崔氏?”
杨素道:“崔儦当年任内侍舍人的时候,将女儿嫁给了老夫次子玄纵,然崔儦已死,他的长子崔世济眼下就在洛阳,现任兵部员外郎,可由他陪侍殿下,一同前往清河郡。”
清河郡在河北邢台,距离洛阳上千里,这一来一回要消耗多少时间?
杨铭不愿意走这么远,可粮食还得借。
“有没有什么办法,我不去清河,还能把粮食借到?”杨铭问道。
杨素微笑摇头:“没办法了,殿下正妃、侧妃、妾妃都有了,联姻一途已断,可是没有联姻,想让人家痛快借粮,怎么可能?”
杨铭一想也是,可是他又不能轻易离开洛阳,而长平郡的粮食已然告急,一旦断粮,那可不是开玩笑呢。
“倒是还有一个办法,”杨素意味深长的笑道。
杨铭追问道:“越公不要卖乖了,快说快说。”
“殿下不是还有世子吗?”杨素说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他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靠谱。
杨铭也笑了:“世子尚在襁褓,眼下就谈及婚事,只怕不妥吧?再说了,我这儿子的婚事,我未必能做的了主。”
突然间,杨铭反应过来,狡黠笑道:“玄纵和崔家,不是姻亲关系吗?让玄纵去借吧?我来兜底,越公觉得如何?”
杨素一愣,哭笑不得道:“殿下只想着借,有没有想过怎么还?”
杨铭顿时一脸沮丧,他还真就没有能力去还,总不能拿豫州的粮食的去还吧?再说了,他说了也不算。
“唉。。。。。。”杨铭叹息一声:“这样吧,越公对崔氏比较熟悉,你给举荐几个人,我这边斟酌一下,保举他们入仕,当是换粮食的筹码。”
既然借不到,那就卖官吧,能换多少粮食算多少。
杨素一震,连忙点头道:“此举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