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因为高中进士的人都太厉害,也被称为千年进士龙虎榜。
高中进士这一年,张载38岁,在一众上榜的牛人中属于超大龄考生,仅比经历更苦的曾巩小一岁。
但高中进士也意味着苦读出身的张载,总算熬出了头。
在这次考试后,在当时宰相文彦博的支持下,张载在开封相国寺坐虎皮椅子,开坛讲易经,名动京城。
他走了截然不同的一条路。
成圣,讲道,发展自己的理学。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第一次见到了他的两个表侄一一程颢、程颐兄弟。
经过一番秉烛夜谈,第二天,张载对敬佩他的学子说:易学之道,吾不如二程,汝辈可师之。
此言一出,二程声名大振。
张载的品质,由此可见一斑。
在对比二程对前辈的评价,可见一斑。
熟高熟低,一眼便出。
只是二程自己不觉得,但在后世,评价已然极端化。
这一刻,二程闭上了眼睛,满脸羞愧。
1068年,登基不久的皇帝宋神宗召见王安石,询问治国之道。
一场变法即将拉开序幕。
王安石直接说,唐太宗这种级别的帝王就不要学了,咱要干就直接对标尧舜。
“每事当以尧舜为法”
李二:“???”
这小子很狂啊!
第二年,1069年,御史中丞吕公著向宋神宗推荐了张载,推荐理由是张载「学有本源」,“四方之学者皆宗之。”
这标志一件事,对于张载的大事,也就是从此刻起,在张载从38到50岁这段时间,他已在大宋思想界奠定了自己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程颐的说法,张载所居之乡,学者不远千里而至,愿识其面,闻其言,以为楷模。
这就是彼时的张载,这便是张载对年轻学子的影响。
从这一刻起,张载逐渐的像之前的范仲淹一般了,他也有崇拜自己的小迷弟。
而且是来自全国各地。
如果从时间上来算,从接受范仲淹的劝告算起,至此时,张载历经了整整30年的苦读,张载终于开山立派。
他创立的门派,后来被称为关学,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一起并称为,濂洛关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