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吏又在衙门变制中,遭到官府的打击。”
“但豪绅与旧有的胥吏,在地方的影响力仍举足轻重。”
“往年各地官府征税,通常都是依赖他们。”
“此番恐怕他们会从中作梗,引起事端。”
朱允熥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这是胥吏改制后第一次征税,若说那些被夺权下岗后的胥吏不趁机闹点事出来,他都不相信。
封建时代,地方官府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就是征税!
要不然,主管一省行政和财赋出纳的布政使,也不会成为三司中最重要的职位。
相比之下,主管一省刑名按劾,负责纠官邪,戢奸暴,平讼狱,雪冤抑的按察使,其地位通常都远在布政使之下。
“能不能将征收实物粮食,改为征收钱财呢?”朱允熥问道。
收粮绝对是一项非常麻烦的工作。
要鉴定粮食的品质高低,称粮食的重量,运送粮食等等。
其中很多环节,都可能爆发冲突。
比如说,粮食品质的好坏,往往衙役们一句话的事。
好的说成坏的,坏的说成好的,屡见不鲜。
由此引发的事端,亦不在少数。
其他的,诸如粮食称重,也是如此。
总有人在“秤”上面做手脚……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与之前花钱去乡下收储,买卖粮食不一样。
正常买卖粮食的双方,可以讨价还价,能平等协商。
但赋税的征收,是强制性的。
即使被胥吏欺压,百姓们也只能忍气吞声。
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如火山般爆发。
收钱能避免很多问题。
经过之前的金融战争,国库里的粮食十分充足。
后来又与乡下不少种粮大户早早签订了收购秋粮的合约。
不征收实物粮食,仅仅运用商业手段对粮食进行收储,也基本上能满足需求。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收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