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在大洪山中建立一座小型的水电站,这才让洪山庄用上的电能,并且现在整个临江城,也都通了电。
电的使用,在这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
就是这些学生,也都明白了电不再是属于神的专属,而是一种自然现象。
所以说,当新的事物被人们接受之后,就会打破以往的认知局限性。
这也是冷锋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依靠口头教育,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效果不能说没有,但是绝对没有用实物来的快。
电力的使用,可以让科技快速的发展。
作为穿越而来的人士,冷锋对于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规划是有着清晰的认知,在这方面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可以说,只要在使用电力的情况下,就是以这个时代的水平来看,要想赶上他穿越的那个时间节点,在发展的时间上可以缩短好几倍。
以冷锋现在所拥有的基本盘,足以支撑他的科技发展蓝图了。
当然,这个时代要想发展科技,就必须要走全产业链的路子。毕竟除了冷锋之外,没有人知道未来科技的发展路线。
由于电子通信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自然不可能直接上来就搞芯片,从最初的电子管搞起是很有必要的。
电子管也叫真空管,是一种在密封玻璃或金属容器内装有电极的电子元件。
这玩意只要知道了其中的原理,制造起来的难度也是最小的。以洪山庄现在的技术条件,完全可以制造出来。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热阴极发射电子,然后通过电场和磁场来控制电子的运动。
例如,在一个简单的三极管真空管中,有阴极、阳极。阴极加热后会发射电子,阳极吸引电子,而栅极则像一个阀门,可以控制从阴极到阳极的电子流。
当在栅极上施加一个小的电压信号时,就可以显着地改变从阴极到阳极的电流大小,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
它的优点很明显,能够实现信号的放大、振荡等功能,是早期无线电通信、广播、早期计算机等设备的核心元件。
在早期的收音机中,真空管将接收到的微弱无线电信号进行放大,能够听到清晰的广播声音。
同样,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真空管体积庞大、重量较重。
一个典型的真空管可能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长,而且需要配套的灯丝电源等辅助设备,这使得使用真空管的设备体积都比较大。
就拿冷锋制作出来的这个无线对讲机来说,足足有一个纸箱那么大。不过这是冷锋用来演示的,也是给这些学员打开一道未来科技大门的钥匙,至于实用性什么的不用考虑。
电子管是帮助他们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真正被列入研究课题的是晶体管和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以及芯片技术。
晶体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技术革新者,管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他的体积非常小,可以使得电子设备的体积可以大幅缩小。
电子技术的集大成者,还是集成电路。这玩意可是称得上是大国重器,在冷锋原先所生活的那个国度,东方大国就是因为集成电路被对手卡脖子,导致在发展上落后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