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族长到村长,从德高望重的族老,到垂髫小儿,全都聚在村子里某处院子前,伸着脖子看那院门口站着的一家七、八口人。
那是一群穿着粗布麻衣的,再普通不过的百姓。
甚至比起村里的富户,这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唯二的两个壮劳力拼死拼活也只能勉强叫家里人不饿死。
谁也没想到,这般人家,竟也有一日能被那传说中的郡尉大人登门。
一婆子双手踹在袖间,冻得直缩脖子,躲在人群后头啧啧两声感叹道:“这老张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竟真的考中了那什么举。”
“是科举。”
身侧一黑瘦少年伸着脖子看前头院里的人,道,“俺爷一直说张二哥地种得好,如今看来还真的是,这都要去京里当官了。”
“哎呦,俺早就说这张二瞧着就有出息,这可真是叫俺说准了。”
“快算了。此前人家张二卖了两亩田,去府城去郡城考试的时候,你不还说人家浪费银子?”
“就是。可你现在瞧瞧,陛下可直接赏了五十两金子呢!那可是金子!能买多少地呀。”
众人越来越大声,还是村长回头瞪了一眼,众人才消停下来。
张二捧着手中的圣旨,手抖得不成样子。
家中其他人还不如他有见识,一个个的脸又红又白,躲在后头话也不敢说。
好在郡尉大人知道他老老实实庄稼汉,没计较那些虚礼,甚至还开口好心提醒他要谢过陛下。
张二忙带着家人跪下来,朝着京城的方向磕头。
村民们见状也都纷纷跪下来。
郡尉有些好笑,忙叫他们起身。
村长比起其他人多少有些见识,也知道些人情世故,便从袖间拿出一个荷包,鼓鼓囊囊,塞到了郡尉手中。
郡尉知道这都是他们的心意,便收下了,转头就又叫手下送了百两银子,算是他的一点心意了。
而他刚走不多久,郡守和郡丞便也来了。
之后更是各种世家富绅,有的有招揽之意,有的只是单纯结交,但一个个出手阔绰,众人就见那此前见都没见过的好东西一股脑地往张二家院子里送。
张二此前得了郡尉的提点,知道有些人的情不能应下,有些人的却可以。
因此一番下来,他没怎么得罪人,却也得了不少好东西。
而张二家也会做人,有什么好东西,也会分给族人村民,因而一整个村子都借着他的光,富裕了不少。
众人也终于隐约感觉到了“科举”的好处。
这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要科举”的想法,已经不知不觉植入百姓心中。
各处成绩送达的时候已经是一月中旬,而最后一场殿试的时间,定在了三月初一。
因而得到消息后,举人们便从全国各地出发,前往京城参加最后的殿试。
他们有的如陆尧这般有家底的,自是家中亲人侍从护送,坐着马车,一路还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