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中有不少人家里都有女儿,仔细想想女儿是不是比儿子更懂事听话?是不是有时候比儿子更有眼色更聪慧?”
“是不是有时候你们也会发出‘若是个儿子’就好了的感慨?”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你们还等什么?还犹豫什么?不想光耀门楣大权在握了吗?”
亏得这些大儒名仕都喜欢叫家中小辈读书启蒙,且所谓书香门第家的姑娘也定是满腹经纶,因此他们中确实有许多人家早就发现女儿比儿子更争气。
只是女子的身份,桎梏了她们的前程,只能沦为联姻的工具,利用价值不可谓不低。
眼下女子同男子一般有机会做官,有机会光耀门楣,他们说不心动是假的。
只是女子始终会嫁人,那便成了别家人。。。。。。
王其琛信中便又说了:“入赘啊!这么优秀的女儿为什么要嫁人?便是一直留在家中也可,若是怕不成亲被诟病,那就寻个入赘婿,岂不美哉?”
他是句句往这些人心口处挠,便还真有许多人动了心思。
山东八贤郡。
大儒谈济四十出头年岁,清俊出尘,坐在后花园的凉亭中,望着满园青翠略略出神。
直至一温婉柔和的女声开口:“父亲安。”
谈济回神,侧头瞧见自己那亭亭玉立的小女儿谈雨竹,少女不过十四岁年纪,已经出落得格外温婉漂亮。
家中早从去年起就是媒人不断,但这孩子就是谁都瞧不上,一问就是想一辈子待在父母身边,不想嫁人。
夫妻俩此前生了三个儿子才得这么一个小女儿,从小便如珠如宝地护着。
且谈雨竹为人聪慧伶俐,又端庄温婉,继承了她母亲的美貌和性格,更继承了父亲的才华,每每论诗作对,她那三个兄长都甘拜下风。
便是聊起大宁局势,小姑娘也是侃侃而谈,言之有物,比她那三个兄长强得多。
别说是谈济,就是那三个兄长,也都时常感叹若小妹是个男子,定能光耀门楣。
只可惜,她是女子。
而如今,那机会来了。
谈济伸手招了招:“竹儿,来坐。”
谈雨竹便行至父亲对面的石凳上坐下,瞧见桌上的棋盘,便笑道:“父亲定是刚与严伯伯对弈呢,如何下了一般就不下了?”
谈济失笑:“什么都瞒不过你。”
他看着女儿如花般的笑颜,欲言又止。
“父亲可是有什么事要与女儿说?”
“你可知你严伯伯为了匆匆离开?”
谈雨竹拿起一枚棋子,继续着方才的棋局,温声道:“京中来信,想来是那位王家世子吩咐了什么,严伯伯当是回去准备了。”
谈济便朗笑出声,那点疑虑和犹豫便也没了。
他从袖间拿出信纸,递到女儿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