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的如陆尧这般有家底的,自是家中亲人侍从护送,坐着马车,一路还算轻松。
也有如张二这般的,背上个行囊便准备出发,但因为有朝廷和各处送的金银,他路上也都是能住客栈就住客栈,没吃什么苦头。
于此同时,各种消息也源源不断地涌入京城。
最初是登科举人们的名字和籍贯等等,然后是这些举人出发到了哪里,见过了什么人,经历过了什么等等。
不知是不是楚九辩真的眼光独到,还是送去报信的人提点了什么,总归他选出来的这六十五人,竟一个个都乖的不像话,一路上就闷头赶路。
什么世家招揽、富豪嫁女等等,没人放在眼里。
京中藩王们听着这些,本该正月十五就离开的脚步却迟迟不动。
以防被楚九辩和秦枭借此做文章,给他们扣什么“意欲谋反”之类的帽子,以湖广王和东江王为首的藩王们,便一起入宫,请求多留一段时日,等看了殿试之后再走。
南疆王和平西王本无意做什么,但也想留下来瞧瞧这科举的盛况。
至于安淮王百里明,他一直都缩小着自己的存在感,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像个唯唯诺诺的小鹌鹑。
秦枭倒是无所谓,只觉得这些人留在京中,定会搞事,可能有些烦。
楚九辩却心念一转,含笑和秦枭对了个视线。
秦枭当即明了,对方这是想要他们留下,只是不知为了什么。
百里鸿坐在书桌后,他如今与舅舅和先生的默契更上一层,只瞧着两人的眉眼官司,便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于是他开口,用平日里楚九辩哄他时的语气说:“那诸位便再留些时日吧,不过要乖乖的,莫要惹事。”
被一个小娃娃用“哄孩子”般的语气说这种话,藩王们脸色都有些古怪。
不过目的达到就好了。
至于是否乖乖不惹事,可也不是小皇帝一句话就能左右的。
待他们走了,楚九辩才看向百里鸿,问道:“陛下猜猜我为何要他们留下?”
百里鸿便皱着小脸仔细想了想,才忽然眼睛一亮,道:“学子们入京,连藩王们都好奇,肯定还有其他人也好奇,届时京中定会有很多不同的人过来。会很热闹。”
楚九辩颔首:“没错。所以呢?”
“舅舅说过,混乱之中最易浑水摸鱼。”
百里鸿双眼明亮,“咱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打探一下这些藩王和世家之间的关系。如果探到谁与谁有合作,咱们就可以想办法离间他们。”
“嗯。”
楚九辩继续鼓励他,“还有吗?”
小朋友伸手摸了摸下巴,小脸可严肃。
秦枭双腿交叠坐在椅子上,单手撑着下颌,视线从小朋友脸上移开,落在对面的楚九辩身上。
楚九辩瞥了他一眼,说:“你也想想。”
秦枭就笑:“好,我也想想。”
“朕想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