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道:“温侯素来确实是易受人蛊惑,耳根偏软,可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在对方身边安排好去吹耳边风的人,而给对方的兵卒,也可选择难叛之兵。”
所谓难叛之兵,就是衷心度相对较高,最好是有家有室,家室还尽在曹操所掌控的地盘之中的人。
这样的士兵,轻易是不会跟着对方背叛的,就算真的叛了,也相对容易劝降。
曹操显然意动:“奉孝言之有,可送去吕奉先身边的人……”
荀彧是绝对不可能的,没听说过刘邦会将张良送到樊哙手下去吹耳边风的。
而程昱的话,曹操毫不怀疑两个人分分钟能够拔剑打起来,程昱虽然武力值也不低,但显然跟吕布没得比。
戏志才笑道:“明公自误也,岂不知这合适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曹操顺着戏志才的视线,看向自己放在一旁的书信。
陆离吗?
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倒也当真算得上是一个好人选。
议事结束后,返回各自营帐的路上,郭嘉与戏志才同行了一段距离。
郭嘉:“兄刚刚何以?”
戏志才笑问:“奉孝可是关心则乱了,正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扪心自问,我刚刚举荐伯安有何错处?”
郭嘉承认:“兄所举荐,却无错处,可伯安未必愿承此事。”
戏志才闻言只是摇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况且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明公心中隐隐已有迎奉天子之意,伯安不趁此时表态,莫不是要等来日进退两难吗?”
郭嘉难道会不清楚这些吗,他很清楚,所以他不会说什么“明公自然知晓伯安心意”这种蠢话。
明公或许知晓,可架不住天下人并不知晓,不然怎会有仗着为先帝复仇杀贼的“恩情”,来让陆侍中当中间人的行为呢。
况且明公此时知晓,不代表日后会一直知晓,不说人心易变,这世上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事,从不在少数。
不过知道归知道,这一点也不妨碍郭嘉的不开心,他才是陆离的挚友,他难道做不出“内举不避亲”的事情吗,需要对方横插一脚。
戏志才对于郭嘉的不忿恍若未闻,若是过去他认识的郭奉孝,自然不会做错误的决定,可现在,他却有些不确定了。
情谊这种东西,有的时候对人的改变与影响还是蛮大的。
————————————————————
曹操这边商量的很快,陆离也很快就得到了他们的商量结果。
陆离本以为吕布那边要让自己当帮忙引荐的中间人已经很离谱了,却不曾想曹操这边不仅同意了,还要安排自己去当监制。
虽然对方说的是让陆离自己决定,可后面跟着的如果陆离同意,对吕布的两种安排,足以看出曹操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