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很斯文,气质也很斯文,一看就是像搞文化工作的,但闻慈忍不住瞄了眼其他位置,没看到另一个人啊?刚才那两道截然不同的声音,都是他一个人发出来的?
果真人不可貌相。
主编见到闻慈,先是一愣,然后就是不可思议,瞪向乌海青。
说好的老画师呢!
乌海青看也没看他,对闻慈笑道:“这就是我们出版社的主编,今晚的聚会,也是在他家里办的,等会儿下班,我们就跟着他一起走。”
这话说的,已经把主编和闻慈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闻慈惊异地看他一眼,很难理解,乌海青是怎么在出版社工作多年没被开除的。
难道铁饭碗真的这么铁?
主编习惯了乌海青的德性,只当没听见他的话,对闻慈笑道:“你就是闻慈啊,没想到这么年轻——坐,你坐下,”他指了指桌子对面一把空着的椅子。
闻慈大大方方坐了,又问好。
主编不受刺激的时候,很和颜悦色,夸奖了闻慈一通少年有才,还夸了《松海》和《乒乓》,尤其是后者,题材少见,她敢画这样的,有画的意识,这是超前于普罗大众的。
闻慈受宠若惊,她只是占了点几十年后的远见而已,哪敢说什么超前。
主编又问:“下本小人书,想好画什么了吗?”
闻慈摇头,“还没有。”
每画完一本,她都得给自己歇歇的时间,养养脑子,《松海》的灵感是松林写生,《乒乓》的灵感是亚运会和乒乓外交,但下一本,她真的还没想好。
主编笑笑,“你目前的作品,看着都像是把视角定在了孩子身上?”
闻慈点头,“是的,我的初心,就是画给孩子们看的,”倒不完全是为了娃娃点,她上辈子就经常给童书配插画,自己也画过一些童书,只是反响平平,没什么名气而已。
主编有些惊讶,“这可是不多见的。”
大多数小人书连环画,都是以成人为主角的,当然,这也可能是题材的缘故,红色英雄们大多数都是成年人,抗争的历史也是如此,孩子们的范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而且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大家也还没那么重视。
闻慈道:“大人们有很多自己的故事,但孩子们却很少,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每个大人都是从小孩子长成的嘛,所以我希望,我画更多孩子们的故事。”
《松海》的小苗是个孩子,《乒乓》的宁宁和骄骄也是。
闻慈觉得,孩子们会更喜欢自己同龄人的故事,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爱丽丝,《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他们都才几岁、十几岁,每个孩子看这些主角的旅程时,都会希望,自己也可以发生这样的故事。
但如果主角是个大人,孩子们的感受就不会有那么强的代入感了。
闻慈更多的想法,她没说,但主编却觉得很惊讶。
他点点头,“你不随波逐流,这是很好的选择,当下这样的作品很少,只要你坚持下去,以后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闻慈笑起来,认真点头,“我会努力的。”
但小人书是时代的产物,等到了八十年代,它就会迅速的衰落,她想要作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是不能在小人书的路上一直走到黑的,她要找其他的路,不断地向前。
主编本来对闻慈只是好奇,是什么样的画师,能突然涌现。
但现在一看,他突然觉得,就该是她——大多数成年人被磨砺掉了天真,就像是晒干的蘑菇,哪怕重新浸泡入水,也没法恢复成当初饱满鲜嫩的样子,他们哪怕学着孩子的语气,也没法真正地代入孩子们的想法——他们已经丧失掉了纯真的那一部分。
但闻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