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凌说:“放心,她们会来。”
听到姜凌笃定的话语,刘浩然与周伟松了一口气。
刘浩然问:“真是林晓月?”
姜凌点头:“是她。”
周伟再问:“为什么?那小姑娘我在楼下碰到了,真是瘦得让人心疼。她不会是得了什么病吧?毛巾厂现在虽然效益不太好,但闻秀芬的工资养两个人还是吃得饱饭的嘛。”
姜凌叹了一口气:“林晓月瘦得不正常,可能是心理疾病导致的厌食症。”
李振良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唉!可怜哟。我看这对母女都是老实人,闻秀芬一听到赵艳红骂街的声音就抱头蹲,像是受过严重刺激的人。林晓月一心想要护着她妈妈,但却无能为力,气得咯咯抖。如果不是我们在,她们估计要遭殃。”
姜凌道:“对,母女俩都心理脆弱,需要介入治疗。”
刘浩然与周伟对视一眼:“那……幸好我们今晚过去?”
姜凌点头:“对,幸好有我们。”
幸好有大家介入,这才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
技术大队那边,应松茂一直在等电话。
可是没有消息。
等到早上,他拔通了金乌路派出所案件组办公室的电话:“查得怎么样了?人找到了吗?”
接电话的人是李振良,他有些兴奋地说:“八九不离十!小姜的犯罪心理画像真准。”
应松茂眼睛一亮:“仔细说说。”
他一晚上都在思考姜凌提到的犯罪心理画像。
姜凌说是从一篇国外文献里看到的,他便打电话向公安大学的汪成岭教授求助,让他帮忙在图书馆查一查,到底是哪一篇文献,又是如何描述犯罪心理画像的。
只是可惜,没有论文题目,只有一个关键词,文献检索困难很大,一晚上过去了汪成岭教授还没回话。
不过汪教授很感兴趣,嘱咐他将这个案子记录清楚,如果能够证明姜凌的思路是正确的,那便是刑侦技术的一个进步,可以写成论文发表。
现在听李振良说,姜凌的判断很准,应松茂当然高兴。
李振良的语气里透着与有荣焉的自豪:“小姜搞的那个什么地理画像说案犯在毛巾厂,还真是!我们到毛巾厂去问了,的确有一对母女,母亲闻秀芬做过钱拥军的情人,住在毛巾厂筒子楼,女儿林晓月今年上初一,身高大约1米4,内向孤僻,很瘦很瘦。这些都符合小姜心理画像的结果。”
应松茂问:“是林晓月干的?”
李振良想了想:“这个……还不能确定。昨晚钱拥军的老婆带人打上门去,吓得她俩瑟瑟发抖,来不及问。”
应松茂说:“没问清,怎么能确认找对了人?”
李振良愣了愣:“小姜说是,那肯定是嘛。小姜说今天她们会来派出所,我们在等。”
应松茂又问了一些关于闻秀芬、林晓月的情况,这才挂上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