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克从厂子出来,走出厂门前的小道,来到主街道上。
小道是泥土地,被踩得板实,两旁杂草丛生,偶尔有几株野菊从石缝间挣扎出来,在初秋的风里微微摇晃。
他一脚踏上主街的青石板路面,脚步声顿时清脆起来。
远处有军用卡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车轮碾过不平的石板,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车后扬起一片黄尘,行人纷纷侧身掩面。
更多的行人,都是步行。
偶尔有自行车驶过,铃铛叮铃铃响得清脆,骑车的人身子微微前倾,裤脚用夹子夹住,防止卷进链条。
人力三轮车也有,但不多,车夫晒得黝黑,脖子上搭一条发黄的毛巾,蹬起来车厢微微晃动,里头的客人也随着节奏轻轻摇摆。
男女老少大多穿着蓝、灰、黑色的棉布衣服。不少人的袖口、肘部、膝盖处打着补丁,针脚细密,有的颜色深些,有的浅些,显然是不同时期缝上去的。但人们的神情却并不萎靡。
一个老汉推着独轮车,车上堆着高高的麻袋,他额上沁出汗水,嘴角却带着笑意;几个年轻女子并肩走着,辫子甩在身后,不知说到什么,一齐笑了起来,声音清亮。
墙壁上刷着白色的大标语:“生产建国,勤俭节约!”,字迹有些斑驳,显然刷了有段时日。
而一些新粉刷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和平一定战胜战争!”,墨迹似乎还未干透,在阳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
标语旁边还贴着宣传画,画着紧握拳头的人民和张牙舞爪的老虎,老虎头上戴着星条旗帽子。
陈晓克的心情复杂。
他知道历史的方向,知道这场战争的意义,知道中国将会在硝烟中站稳脚跟。可他只能做一个旁观者,至多是一个小心翼翼的推动者。
老人警告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时空的脆弱性超乎想象,过快的改变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崩塌。
街边的店铺大多开着门。食品商店门口摆着几个敞开的麻袋,里面是粮食、油桶、粗盐和黑褐色的糖块,一块木牌斜靠着:“限量供应,凭票购买”。
不远处那家食铺飘出淡淡的饭菜香,这个时间点正是吃饭的时候,但里面只有三两个客人,默默地吃着面前的东西。
陈晓克走进去时,所有的目光都投了过来。
他的棉布橄榄绿T恤颜色奇特,工装裤的款式前所未见,高邦皮鞋沾了些尘土,但皮料和做工明显不同于常见的布鞋或胶底鞋。
最显眼的是他手腕上那块表,金属表带在昏暗的店里闪着微光。
伙计愣了片刻才赶忙过来,用抹布擦了擦本就干净的桌子:“贵官,你要吃点什么?”语气里带着试探和恭敬。
“你这有什么?”
“贵客你看看。”伙计指着墙上挂着的木牌菜牌。
上面的字是毛笔写的,有些潦草。陈晓克大致认得“红烧”、“清蒸”、“小炒”等字,但具体是什么菜却难以分辨。
他索性指着一个看起来最实在的:“就来份辣椒炒腊肉吧。”
“好嘞!”
“我看门口有瓦罐汤?”
“是的,今日有肉饼汤和香菇汤。”
“要肉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