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前世的地理常识。
水的比热容高。
入夜后,湖泊上方空气相对陆地更热,密度相对更低。
空气自然从陆地吹向湖泊。
也即所谓的“离岸风”。
若如此,那说明孙桓已经摸清楚本地气候水文的特性。
知道夜间风向是不利于从北边发起火攻的。
这并不需要“地理常识”。
收买几个有生活经验的本地向导就够了。
可话说回来。
夜间固然风向不利。
但白天不也有容易被守军察觉的问题?
为何他还要偏执地在白天放这把火呢?
须知现在放火。
只要守军及时应对。
顶多损失一处城外的临时营地。
隔两天就能重建,谈不上大败。
而且到那时再出城立寨。
地面上能烧的东西都烧干净了。
反而更安全。
换言之,白天去放这把火,费力却未必讨好。
他图什么呢?
只是为了赌一赌守军应对不及时,万一能瞎猫碰到死耗子?
如果对面是一个不认识的陌生将领,麋威说不定就接受这个解释了。
但他现在知道那是孙桓。
一个在历史上,顶住了刘备数月围攻,最终还能反过来追杀刘备,让后者不得不弃船入山的意志力强人。
这让他不敢放过任何一处可疑的细节。
不能找一个看似合理的说法搪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