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干爷爷鼻子里哼着笑了一声道:“好诗!”
贞书见这地方处处透着古怪,又听他说话也言语有些奇怪,不便多言,便站在那里端立着。
那人又问道:“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你给我讲一遍。”
贞书道:“这是辛稼轩先生的一首词。
词中讲道: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满头白发是何家翁媪?
原来他家的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诗中所描绘的,正是一对普通吴家夫妇,虽平淡却多子多福的幸福生活。”
张贵干爷爷又是鼻子里哼着一笑,问道:“你可知平常咒人最毒的话是什么?”
贞书道:“小女不知。”
张贵干爷爷又问:“那多子多福的反意辞是什么?”
贞书试探道:“难道是断子绝孙?”
张贵干爷爷道:“正是。”
贞书低眉不语,就听那一处有脚步响动,有人自黑暗中走了出来。
在她心中,张贵一个近四十岁的中年人,其干爷爷想必是个垂垂老者,那知这走出来的人,约摸二十多岁的年级,身姿清瘦挺拔,两条浓淡相宜的长眉高高飞起,一张嘴唇红若丹朱,他眉目间竟不像个男子般英武,又不是似女子般柔软,他模糊了男女界限,有一种介乎于其中却叫人看一眼就不能忘记的美。
贞书解释道:“这是张相公赠给其干爷爷的。”
那人点头:“我知道。”
贞书还欲再言,那人又道:“我就是。”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拜一个初初成年的男子为干爷爷,这也有点太怪异了。贞书觉得这事情怕不是张贵所说,见个面那么简单。但既然来了,也只能静站着听他如何说话。
那人走到案后负手站了,伸了纤长两指指了案上横幅言道:“当然,恭祝一个人最好的话,莫过于祝其福寿绵长,子孙优佑。”
他仰眉冷笑道:“可惜我是个太监。恭祝一个太监多子多福,简直比骂他断子绝孙更难听。”
他言语虽缓,贞书却能听出其中的痛苦与怒意。只是不知为何,她心里竟憋着想要笑出来。这太监年级轻轻认一个中年人做干孙子,那干孙子赠了他一幅讲述多子多福的字画,这两爷孙倒还真能配得上一对。
如果贞书早知道张贵的干爷爷是个太监,怎么也不会推荐这样一首诗。她此时无言以对,又怕自己脸上这死忍的笑叫他看到,越发低了头站着。
那太监绕大案转了一圈,又行过来上下打量了一回贞书,才问道:“世代从商?”
贞书回道:“并不是。小女祖父当年是朝中工正,人称宋工正。”
太监哦了一声,想必思索了半晌,才道:“他故去也有些年头了。”
贞书回道:“当有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