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她了,最后一个上场。
有人发出了感叹,说会不会是压轴出场?
另一个人低声打断,什么压轴出场,是因为巴丰的人退出来,她来补位的。
叶语莺上场时,很多人愣了一下。
她太年轻了。
在一群发言时都要看手卡的成熟男人之间,叶语莺像个异类。
平底皮鞋和年轻的面容没有将她的气场减弱半分,她步伐缓慢,比常人更缓,却不疾不徐,没有任何慌乱,从容踩在台上。
打完封闭针的她,全身止痛,上了台,连半点抽搐都不允许。
她要用一个近乎“完人”的姿态站上台,把团队未来半年乃至一年的命运强硬扛在身上。
投影上的图像翻动了一页。
ashera的名字出现在叶语莺的身后。
她没有开头白话,也没有夸项目图景,一上来就是一句:
“ashera,只解决一件事——让运动缺失的走出人生困境。”
清冷、稳准,掷地有声。
现场顿时静了几秒。
没人打断,没人交头接耳。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根细线,精准地牵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每一副外骨骼背后,是一个需要重建尊严的人。”
“在我国,因外伤、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超过1700万,每年新增几十万。这是一个长期、真实、未被充分开发的市场。”
她顿了顿,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asherav1。0,是我们第一代肌电驱动外骨骼,核心在于自研的高灵敏度肌电识别模块和自由度。”
“模块是我们团队从零开发,没有外购,目前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原型开发,包括穿戴式肌电感应系统和下肢动力响应骨架,正在做的是——神经反馈算法在生理模型上的动态适配。”
她翻页,手动拉过一个简化的曲线图,指尖不抖,声音却比前几位创业者要清晰得多:
“数据还不够好看,但足够我们验证了一件事:半残状态下仍然有动作意图,这些意图是可以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微电流被外骨骼识别的。”
她说得冷静,数据精准,像在做一场没有废话的技术答辩。
……
下台的时候,紧张感才缓慢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