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拆版
徐荷叶放下笔,她实在没有画图的天分。她出了办公室,去车间转了一圈。董杏花带着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傅,站在一张长桌边拆衣服。
徐荷叶走过去,问她:“小姨,衣服拆得怎么样?”
董杏花:“拆得差不多了,就剩下一件。”
“嗯。”徐荷叶站在旁边,看着老师傅把最后那件衣服拆完,桌上都是衣服的残片。
“能看出来吗?”
“能。”董杏花点了点头,看向那位老师傅,“师傅,您给荷叶说说。”
“好。”老师傅拍了拍手上沾到的面料碎屑,对徐荷叶道,“小老板,咱们厂的员工都是好员工,这些盗版不是从咱们厂里流出去的。”
徐荷叶点了点头,示意师傅继续说。
师傅咳嗽一声,清了清口:“很多人都觉得做衣服没有门槛,拿到成衣拆了版也能仿。但是完全不是这样。做衣服,细节很重要。有些细节如果没有做到位,做出的衣服肉眼看,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穿上身就会让人觉得怪怪的。”
师傅说着,拿起一件牛仔棉外套,指了指肩袖的位置,“比如这款,咱们做这个款,上袖子时,是将袖子置于上方缝制,确保袖头留有足够的余量,这样做好的袖子更饱满圆顺。而且我们还会在袖底缝一道固定线,这样能保证外套版型更加稳定。”
“但这些盗版就不是了,为了节约成本,又或者是做衣服的人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他们袖底没有这道固定线。”
“还有这件,车缝位置不对,所以导致衣服整体被拉长了,上身就会显得邋遢不利索。
还有这件,咱们选用的是二片袖结构,带有扣势,工艺更复杂,上袖时需要师傅们更加精细,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衣服舒适得体。但是盗版不是,它们只追求一个形似,完全不考虑这些细节。”
“面料和填充物用的也不行,咱们的羽绒服,用的是真正的鸭绒,羽绒更蓬松、轻盈,上身保暖又不显厚重。
羽绒水洗后虽然会结坨,但是只要晒干了,拿手拍一拍又会重新蓬松起来。这件盗版就不是,为了营造衣服茧型的效果,里头填充的是中空棉,这种中空棉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羽绒棉。”
“看着好像和羽绒一样轻盈保暖,其实保暖性完全不及羽绒。倒不是说不能用羽绒棉做衣服,只是填充这种羽绒服的衣服如果工艺不行,衣服就是一次性的。”
“这个盗版就是,为了看着和咱们的羽绒服像,衣服里头的羽绒棉根本没做固定,就这么蓬蓬的,大片大片塞里头。
这种衣服都不用洗,顾客买回去多穿两天,里头的填充物就会随着他的活动变形跑位。
羽绒棉跑位后,有些地方棉多会鼓起来,有些地方空着,难看没形不说,也完全失去了棉衣保暖的功效。”
“那这种情况有办法解决吗?”
“自然是有的。”老师傅点了点头,“多加一道工序。”
“填充前,先用衬布把羽绒棉固定,按照经纬走向多压几道线,形成一道道小格子,把棉片压死,然后再把里布和面布缝上。”
“这种做法可以极大程度解决跑棉的问题,但是制衣成本就会增加。”不管是衬布,还是压线,都是需要成本的。
成本增加,出厂价就要涨,出厂价高,终端零售价也会随之增加。但是顾客不懂啊,同样都是羽绒棉的棉衣,别人卖八十,你这里要一百?
而且因为压了线,看着就没有人家蓬松保暖。
服装厂用羽绒棉这种填充物本来就是图便宜,顾客不买单,就算之前还愿意好好做衣服的厂也不愿意做了。
如此劣币驱逐良币,如今市面上留下的自然就是那些蓬蓬的,却穿不了两次的棉衣。
徐荷叶点了点头,果然是行家懂得多。
老师傅看向桌上的衣服碎片,又问道:“小老板,这些拆开的衣服现在要怎么处理?”
徐荷叶想了想道:“这些衣服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放在这里也是要丢掉的,师傅您想要的话,可以挑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