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宠瘸夫郎》
无边客著
独发文学城
孟春节气,绿草如黛,雨水如油。
连着几日,牛毛般的小雨朦朦胧胧罩着山脚边的小村庄。
时下开春不久,空气里仍泛着刺骨寒气,乡民们窝家打盹,还未开始耕种。
这村子内,凡家中有几个强壮男丁的,趁农忙还没开始,都被打发去镇子、或者县城里寻些活计做,每日挣些许工钱,用来添补家用。
天灰灰亮,山野黑如鸦色。
几个裹着旧袄子的年轻男子沿溪花村直走,步行至一处三岔口。
烟雨朦胧中,可依稀瞧见空气飘着一杆灰白色粗布旗幡,幡布上写了个“面”字。
小面摊一早就开了。
积水冲刷,路面泥泞,面摊前铺开十几块大青砖,搭两张桌,配八条长凳。
时候还早,牛毛雨丝飞散,条凳上却已经断断续续坐了六七个青壮年。
同刚来的这伙差不多,他们都穿粗布棉衣,身强体壮,赶早去城里做工的。
先坐的这伙搓着双手,吹了吹桌上的清汤面。
几口热汤下肚,手脚逐渐暖和。
只片刻,一大帮男人瞬间把桌凳挤满,嘴里操着口乡音,自来熟地闲聊。
聚在面摊前的人都是附近的村民,赶去外头打散工的。
他们不止来自溪花村,三岔口另外两道,连接着另外两个村子。
分别是桃花村跟荷花村。
因此,沿着小面摊出去,等天气暖和点,村民会在这条人群往来稍微兴盛的路上摆小摊子,多是卖点生活能用得上的物什,价格便宜。
没钱的,也能用物交换。
比较值钱的东西,就运上县城里做点小本生意。
“赵哥,面钱就放桌上了啊!”
灶台传来“嗯”的应声,声音厚厚沉沉,口音有些独特。
开口的男人微微弯腰,从门檐走出。
赵弛年过二十七,筋骨隆盛,肌肉劲壮,身高九尺有余,比起大多南方人,生得高大魁伟。
冷意刺骨的早春,只穿一身灰色的粗布长袍,发至肩头束起,浓眉及鬓,星目漆黑,相貌周正,看起来是个话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