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对了,斐姐,你有廖总的联系方式吗?”
刘斐惊讶:“你居然没有?”
“我换微信号了,新号没加他。”
说起来许天殊和廖人通不太熟,因他是岑奕岩的哥们才有过接触。那时候,廖人通还没开始讲脱口秀,整天守在电脑前写历史小说。毕业头两年,不肯去找份正式工作,说是要沉淀搞创作,其实是嫌朝九晚五的生活平淡无聊。
他看起来不修边幅,内心也确实放荡不羁,吃喝住都可以凑合,唯独玩不行。人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做个有意思的人,做点有意义的事”。
看他现在把“笑吧俱乐部”经营得风生水起,许天书就知道他那点人生追求一直没变。
和这类人沟通挺简单的,真诚换真诚就够了。
许天殊很快加了他的微信,隔天就把初拟的方案发了过去,只求高效完成尽快脱手。
廖人通却学精了,拿到方案客客气气地表示要细看,结果转头就甩给岑奕岩,让他挑毛病。
“如你所愿,她们部门派许天殊来和我对接了。你看这方案合理么,要不要加点难度?”
发完消息,他还觉得不尽兴,自夸起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把你那点怨气发泄出来。”
岑奕岩回他三个字:“一边去”。
“装!”
*
廖人通一连几天没反馈,刘斐也没催,许天殊便忙其他的事了。到了周五,她打开工作软件,发现自己被拉进了“创作者分级策略协作群”。
群主是前端工程师刘宇闻,在群里说了句:“人齐了”。
下一秒群内就开始连续弹消息,各种任务文档和项目通知发进来,许天殊还被数次被@到。
“辛苦运营侧@许天殊收集整合创作者运营数据,含内容生产、粉丝互动、流量表现、商业收益四大维度,清洗和标准化处理工作请数据团队@崔诣晨配合。另请收集创作者对分级制度的反馈和诉求,用于调整分级标准或权重配置…具体请见任务分配文档。项目紧急,请务必把握好时间节点。”
点开群消息,许天殊发现除了负责执行的同事,技术、产品、数据和运营的老大们都在。
工作群有没有领导,是判断群里能不能“讨价还价、撕逼battle”的标准。
有领导说明有约束,大家会格外注意言行,既不想着推诿甩锅,也不用担心会费力不讨好。反正谁干了活,谁没干活,领导们都能看到。当然最关键的是,大佬在说明这个项目重要,不认真对待搞不好会扣绩效。
既然优先级高,许天殊心里有数了,迅速在原消息上贴了个ok的表情包,表示收到。
她忙完别的工作,下午才腾出时间整数据。打开季雪发来的大盘数据表格,密集的字符像一只只蠕动爬行的小虫子,在mac屏幕挤作一团。
许天书两眼一黑,下意识吐槽:“这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