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的?对方条件咋样?”陆青禾问道。
“有个咱村的,死了老婆没带孩子,年龄大了点,三十八岁。”周凤插嘴了一句,“咱青禾才二十五,能生养能干活儿,模样又不差,别说妈那边了,我这边也有人来说媒。”
“你说村头张老汉的儿子吧,三十八大了点。”薛兰花记得陆青禾提的条件,摇摇头,继续说:“我这是郭婶儿给介绍的,你二舅妈也认识,就是赵家沟东边那户,赵老爷子的表外甥孙子,叫赵展铭的。”
“赵展铭?”
闻言陆青禾猛地一顿,在嘴里又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只觉得有些耳熟,可一时半会儿间,又想不出来是谁。
“嗯,青禾你认识?”周凤似是想到了什么,皱了皱眉。
“不认识,就是觉得名字挺熟悉,都附近的人家,大约之前听谁提过吧。”
话虽这样说,可陆青禾还是觉得不对劲儿,记下了名字后,继续听薛兰花说。
薛兰花:“赵展铭三十岁整,听说外表挺周正的,最重要他是个当兵的,人品应该过关,再者每个月收入稳定,嫁过去吃饱饭是没问题的,不过嘛……”
条件这么好,自然有个不过。
“不过赵展铭他家情况有些复杂。”
“复杂?”
“嗯,赵展铭有两个孩子,大一点的据说是在军队里收养的战友孩子,除了过年没回来过,小点才五岁是跟前妻生的。”
“三年前赵展铭跟前妻离婚后,这孩子太小,就一直放在老家里由他父母给带着,这次他探亲假回来,听说就是要带小的去部队住,对方也要求了结婚后得随军。”
周凤:“呦,他在哪儿当的兵?青禾他俩要真成了,地方好点青禾过去说不定还享福呢。”
薛兰花:“在铧市最北部,咱这省份情况特殊,临着边界线,越往北就越冷,冬天能活活把人给冻死,听说赵展铭前妻就是因为那边条件太差才一直不愿意随军,俩人长期分居感情越来越不好,也就离了婚。”
陆青禾琢磨了一下,“随军我可以答应,这个没什么。”
条件再差还能有这大沽村差?
虽然对方驻守的军区临着边境,可那边既然有随军的条件,国家就肯定会给军人家属们配套相应的生活设施。
她还记得之前看过的电视剧,那边虽然冷,但早在建国前就配备的有锅炉房烧暖气,冬天至少室内冻不着。
这几年又恰逢三线运动,来来往往的人多了,人气儿一足市场就有了,物资说不定比城区还好。
而且铧市还是吴兴亮去的地方,他这么鸡贼一个人都愿意留在铧市,肯定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