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儿了,若不多捐粮食,恐又丢了李家的脸面,得不偿失。
李老爷悠悠开口道,“那我李家再……”
李靖瞥见姚家几人,目光故意落在一旁的姚木兰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挑衅。
她大声道:“姚家可是咱们县城的大户,田庄也多,财力雄厚,不知姚家愿意捐献多少呢?”
姚博延正要拿出来的米袋往里收了收,“正好五斛米。”
李家儿子李威挑了挑眉,故作惊讶地说道:“哎哟,姚家可是比我们李家地多得多,怎么就捐这么点呢?姚姑娘,这可有些说不过去吧?”
周围的百姓听到李威的话,纷纷窃窃私语,有的点头认同,有的则露出怀疑之色。
姚木兰不为所动,依旧保持着淡然的笑容,“李大哥所言极是,但姚家家中老幼众多,实在无力捐更多。三日前,我姚家才刚捐了两百担粮,如今又多加这五斛米,李家当真也该多捐些。”
李靖然愤然上前,“她能随便冒认自己是姜将军的女人,说话能信么?”
姜九见两家争执,挥手示意安静,“凭李家的财力,至少得捐两百担。”
李家几人悻悻离去。
黄巾军士兵按顺序将百姓从包围圈中逐一拉出来,上交了五斛米的立刻被释放。
有些富户拿着米袋在木桶前徘徊,在黄巾军的催促下才把米倒入木桶。
而那些家境贫寒、无力缴纳粮食的百姓,则被押到一旁,等待死亡。
富户们则不敢有丝毫迟疑,争先恐后地将装满米粮的袋子堆到黄巾军脚下,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焦虑。
姚木兰见状,低声对姚文正说道,“爹,我们就眼看着这些百姓去送死么?”
姚文正边摇头边说道,“木兰,这种时候管好自己就成。”
姚木兰的声音近乎恳求,姚文正则垂眸,不再说话。
姚木兰有种很强的无力感,转头,跟其他百姓一样,等待着此时一言不发的姜九如何定夺。
姜九神色凛然,目光如炬,似是做出了决定,“把百姓逐一带来。”
此话一出,在场的百姓惊慌失措,像被惊起的鸟群,四散逃跑,有的甚至摔倒在地,狼狈不堪。
在喧闹的人群中,年迈的老人步履蹒跚,双手抖动着,奋力扶着身边的拐杖,终究是不敌年轻人的腿脚,被挤倒在地。
怀抱着婴儿的妇女,个个脸色苍白,眼中满是恐惧。几个走散的孩童无助痛哭。
广场上,百姓如潮水般被赶拢,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黄巾军的刀枪在昏暗中闪烁着寒光,围成一圈,将百姓们牢牢地困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