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尾声
进入七月,正是国内气温最高的时候,骄阳似火,烘烤得城区里的柏油路似乎快要滋滋作响。
市区二十公里外的灵山村,却是一副绿意盎然的清凉景象,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像一只精致的碧玉匣,村道旁种满了绿树,家家户户的院墙里都种上了毛竹。清风拂过时,竹叶哗哗作响,竹影在影壁上摇曳,映衬着墙上的壁绘似乎都活了过来。
一辆旅游大巴停在村门口,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先下了车,举着小喇叭介绍:“灵山村到了,大家可以尽情下车游玩了~有困难的话可以寻找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求助,或者直接到村里最高最大的建筑灵山小铺,村委们二十四小时都在。”
“免费大巴末班车的出发点是晚上十点,需要回市区住宿的朋友们一定不要忘记哦。村里也有很多的民宿,吃喝娱乐也是一应俱全,祝大家旅途愉快!”
被爸爸妈妈牵着手的小朋友、背着画具、照相机的采风者、还有度假装扮的年轻人们三五成群地下了车,好奇地打量着近两年新兴的这个旅游胜地。
灵山村的红火,似乎是一场偶然。
某一个平凡的夏天,奶奶们照常在直播间里编织,突然连上了一位小有人气的“随机打野”的PK主播。
双方语言不通、手忙脚乱地比划了五分钟,票没打出来多少,节目效果却拉得满满的。
当天晚上,就有粉丝的相关切片在各大平台上流传,主播本人也下单了两个日用品,并在后面的直播里又重新介绍了一下。
昭昭一直在网上关注着相关的动态,发现“自来水”的评价很不错,马上自掏腰包给几个热度最高的切片投了流。
有几个营销号关注到这个素材,剪了一两个相关的视频,竟然小爆了一回。物美价廉的手工艺品还是有相当的受众的,店铺当月的销量三番,还上了当月的平台推荐位。
两个月下来,网店的销量稳稳地上了一个台阶,首次实现了正盈利。昭昭也把这笔利润提了出来,给阿姨奶奶们发了一笔奖金。
趁热打铁,昭昭又连夜写了一份策划案提上去,申请和市里的中小学合作举办研学活动——
毕竟灵山村本身就有农耕习俗,现在又优化了村貌建设,引入了传统壁绘和手工艺,与现在素拓活动的需求完美吻合。在周县的大力支持下,很快通过了相关的提案。
就这样,昭昭顺利地为灵山村招揽了第一批稳定的本地游客。
后面这批旅游业的收入又被她用于改进村里的机械设备、引进招商、翻新道路房屋,终于,各大社交平台上渐渐有了自来水的“小众旅游宝藏地”、“周末好去处”的帖子,灵山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固有tag,彻底摆脱了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境地。
……
村口和刚进村的主干道旁,是村子里原先的耕地。昭昭在满足了耕地红线要求的基础上,从原有的土地中分了三分之一用于种植甘蔗。
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拉了拉妈妈的手:“妈妈,这里有奶茶店!”
围着围裙的店员从窗口微微探出身来和游客们打招呼:“欢迎大家来到灵山村,这里有免费的冰淇淋和奶茶可以试吃哦。”
“我们的原材料是水牛奶,都是从旁边这群吃甘蔗长大的水牛身上挤的奶,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来参加我们下午的挤牛奶体验活动。”
这个笑容甜美的店员正是原先在一中门外的理发店实习的高筱慧。
昭昭的补习班正式办起来后,不少没能读上高中的孩子周末会赶回来听课,但是村里到市区毕竟距离不近,一来一回既会影响他们的休息,也难以避免请假导致收入减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