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昭昭像只小蜜蜂一样在拥挤的宿舍里团团转,小蓝终于忍不住舔着小爪子发出了疑问:“昭昭,你为什么要选择离开这里啊?”
“按理来说,她寒窗苦读这么多年,顺顺利利毕业、拿到自己的学位证书,不就是她的梦想吗?”
没错,第三个世界的目标正是——
要实现原主谢昭的梦想。
这个目标看似比前两个世界的“成为顶流大明星”和“带领家族股价翻倍”之流要简单得多,实际上却是最虚无缥缈的。
多少人能那么幸运地明确自己的梦想?
要问昭昭自己,她也只能迷茫地摇摇头——吃饱喝足、入住豪宅、坐拥最新款的机械人和动力车,这也许只能算是众人皆有的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不能算作自己独一无二的梦想。
小蓝想当然地以为谢昭一直勤勤恳恳地读书上学做研究,所以顺利毕业,或者说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是她的梦想。
但从昭昭感受到的她的记忆和情感而言,她做这些事情,更多只是从小就知道“那样是对的”,只是按照社会期望的行为基准在行动。
昭昭并没有感受到那种久违的、激情澎湃的感觉。
所以她想——
也许可以从其他角度找找答案。
谢昭自小父母离异,她自幼跟着母亲和一直未嫁的小姨生活。生活中唯二能接触到的长辈,都是善良而朴素的乡镇初中老师。
她们一家三口在温馨而平静的小镇生活着,妈妈和小姨最骄傲的事,也许就是把小女儿送进了无比优秀的华国顶尖学府,鲜红的庆祝横幅在小镇最热闹的步行街足足挂了半年。
可惜还没等到她毕业,母亲就已经离世,这些年谢昭不太愿意回家,反而一心想着把小姨接到大城市里来生活,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昭昭一点开学校思政处官网上放着的对口支援地澎乡的照片,仿佛一下又回到了谢昭的童年——
泥泞的乡间小路、路边叫不上名字的各种高大的绿木、乡间的水田与黄牛、以及稀疏排布在村庄各处的红砖房。
除了记忆中拥挤地挤在三层小楼里的教室,以及地面开裂的操场,这里似乎和谢昭的故乡别无二致。
也许在这里,她能真正找到她的梦想。
“再说了……”昭昭喃喃自语。
“再说什么…?”小蓝机警地竖起猫咪尾巴。
“如果谢昭的梦想真的是好好学习、顺利毕业,咱们再回学校也不晚啊!”
谁要在李成江那种人手底下再熬两年!!
……
昭昭报名的时间巧,正好赶上省里参加“三支一扶”的学生集体下乡的时间,再晚两天错过这批ddl,怕是又要等上半年。
她平时品学皆优,又加之陈思予的大力推荐和担保,思政处的黄老师迅速地给她跑完了所有程序,三天内把她给送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从进站检票开始,到最后上了火车站台,一路都有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在旁慰问和鼓励。
昭昭和几位一同下乡的同学,都穿上了干净挺亮的白衬衫,胸口统一别上了学校给发的小红花,和去参军的新兵相比,几乎只差一套崭新的绿军装,引得站台上的观众频频侧目。
昭昭也给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在这样的场合依然背脊挺直、笑容得体,更加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青睐,没忍住又和她握手合影留念。
记者们举着相机开着闪光灯拍得起劲,贺洵也混在他们中间,浑水摸鱼般拍了几张照片。
离出发还有不到十分钟,领导们总算离开了站台,将舞台留给了依依惜别的亲朋好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