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死后,父亲就如死一般寂静,没再四处奔波,而是选择留在中国,默默把他抚养长大。
母亲娘家早已无人,父亲也不愿让她孤零零埋在墓园里,于是留着母亲的骨灰放在家中。
没有任何阴森气息,骨灰盒被安置在父亲书房里,父亲每日都会献上新鲜草莓送给母亲。
就这样日复一日,直到墨言翊十八岁成年后,父亲也毅然决然地追随母亲而去。
父亲的遗书只留下一个请求,就是将他与母亲一同埋在伦敦老宅的后院里。
那里早已摆好两座墓碑,只等墨言翊完成最后一步。
他这才恍然,原来父亲偶尔独自回伦敦,是在悄悄为此做准备。
举办葬礼时,墨言翊全程没有任何感受。
等到第二年去祭拜父母,看到二老的墓碑并排而立后,他突然哽咽。
悄无声息流着泪,直到风吹到脸上引起一阵凉意,才意识到自己居然哭了。
死亡本身并不能引起他的痛苦,因为人终有一死,他接受这个注定的结果。
也理解父亲做出这等选择的意愿。
父亲当然不需要为孩子而活,如果他更想和爱人待在一起,那作为儿子自然是尊重与祝福。
所以墨言翊很清楚这一点,他并不是因为没了父母亲才哭的,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说不清。
就这样,流下的眼泪在心脏凹陷处形成了个水洼,偶尔想起时就会泛起涟漪。
直到他学医的那几年,头一次明白什么是孤独。
孤独的日子里,父亲的自|杀带给他很多思考。
其实自母亲死后,父亲早就失去了灵魂,只剩一副空壳苟延残喘,也很早就做好追随爱人而去的打算。
可因为有一个尚未长大的儿子,父亲才压抑住心底的思念,独自忍受了整整十年的孤独。
父亲没有用悲伤作为逃避责任的借口,十年如一日地教育与陪伴他,叫他根本看不出父亲的孤独。
墨言翊无意自责,只是站在那并排的墓碑前,眼见父母终于团聚,才忍不住落下了泪。
那时他以为,自己的眼泪是心疼父亲的孤独,和实现父亲遗愿后感到了愉悦。
不过在遇到蓝心璇后,想法彻底改变了。
永远忘不了她做出的领养决定,是如此地坚决与义无反顾,让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也因此不由自主地关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