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兰带着姜瑜去了尚宫局的书房,里面放着各种文书,“平日里倒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就是下午的时候,陛下会去一趟御书房,到时候要和阁老们议事,殿下也在,我等要在旁边候着。”
姜瑜点了点头,认真的记住谢文兰的话。
谢文兰心中佩服了起来,姜瑜好像是一直都是这样,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很从容,就说刚才那件事,旁人这会儿少不得要稳一稳心神,但是姜瑜却是很快就投入了公务之中。
其实谢文兰多虑了,姜瑜这会儿满心眼都是各种文书,还有那些尘封的记载,她甚至看到她一直推崇的齐大人的笔记。
就是这个奇女子,把尚宫局推到了前面,当时朝中,几乎可以和首辅平起平坐。
闻着墨香味,看着这些带着时间沉淀的手札笔记,姜瑜有种摸着宝藏的感觉,十分珍惜的一页页的查看。
小时候她也想过,要是有一天可以如男子一般……今日好像终于可以实现了。
这么一想,今日那些叫人不悦的插曲都不重要了,太子林泊之就只是太子,而她也只是他的臣下而已。
姜瑜好像终于能理解那些书生们,忠军报国的梦想来。
到了用膳的时候,御膳房那边迟迟才端来,饭菜都已经冷掉了,倒也没什么,尚宫局如今地位岌岌可危,那些阉人惯常看人下菜,有时候连阁老们都不看在眼里,又如何会对小小的尚宫局殷勤?
几个新人已经跪了一个时辰,这会儿都是蔫蔫的,但是想起那个李温婉直接被人抬着出了宫里,倒也觉得自己是万幸。
不过她们家中都是不差的,毕竟这会儿男子读书也是困难,而能可以让女子读书,又不计较考取功名的,家里也都是非富即贵的。
“这猪油都糊在上面了。”
“这饭也太硬了。”
然后她们看到谢文兰走了进来,一时吓得够呛,其中年纪最小的,也是站不稳,第一个跌倒的女子,叫做郑桂芳的,直接端起碗来喝汤,那猪油糊了一嘴,也当没看到一般,努力的咽了下去,说道,“谢大人,我们没说这饭菜难吃,我是能吃苦的。”
其他人赶忙附和,孙秀盛了一勺半熟的更米饭,用力的塞嘴里,说道,“我也吃了。”
谢文兰原本还有些生气,但是这会儿突然就觉得有些好笑,姜瑜跟在后面,拿着暖炉过来,看到几个人硬吃了一半,诧异的说道,“饭菜不是冷了?”
谢文兰说道,“快谢谢姜大人,她找人借了暖炉过来,要咱们热菜。”
姜瑜打开了暖炉,里面还有炭,她把碗筷放到了上面,不过一会儿,猪油就晕开了,虽然做不到热菜热饭,但是微温的温度,倒也可以入口。
“姜大人,你好厉害呀!”
这会儿几个人彻底没脾气了,觉得姜瑜当真是什么都会,一时满眼的崇拜。
第39章第39章误会
第三十九章
不过入宫第一日,事情却不少,好在都顺利的解决了,姜瑜看到那些年代久远的手札,倒觉得也值得了,等着吃过了午膳,大家都靠在案桌上小歇,只有姜瑜还惦记着,又去了书房去查看,结果一时看的入了迷。
等着谢文兰在外面喊她的时候一时惊住,一下就碰到了桌子,然后把堆积在上面的东西给推到了。
姜瑜手忙脚乱的把东西都重新放回原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奏折,原本也没想看,但是因为这折子被打开,倒也看到上面t?的内容,结果十分的吃惊,一时多看了两眼。
这应该是去年的折子了,也不知道怎么会放在这里。
姜瑜随便翻看了一遍,写的是关于瀛洲外东夷部族的事情,只说他们每年进贡的时候,时常会骚扰百姓,长此下去,将会是大的祸患,署名是项通。
谢文兰看了一眼,也是奇怪,说道,“怎么会在这里?”
姜瑜就把这奏折给了谢文兰,由着她交给内阁,再由皇帝批阅才是。
两个人一前一后的往外走,或许是因为上午闹出来事情的缘故,谢文兰只带着姜瑜一个人,说道,“早上在乾清宫外丢人现眼就算了,这会儿要去御书房,万一在出个什么,别是在那些阁老前面失仪,可真是叫人抓到把柄了,她们年纪小,又是刚从家里出来,还需要多磨练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