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鸿大步去了海棠院,还没进屋,隔着房门便听到里头呜咽的抽泣声。
姜鸿眉头不由一皱。
进屋看到长女坐在椅子上拿帕子捂着脸,他没好气地问:“为何不吃饭饿肚子?这又是怎么了?”
姜忆安用帕子抹了抹眼睛,道:“爹,一想到要嫁去国公府,那是高门大户规矩多,我就有点害怕,吃不好也睡不好,怕自己什么都不懂做错了事,给咱们姜家丢人。”
长女竟有这等觉悟,姜鸿脸色好看了些,放缓了语气对她道:“这也不算什么大事,我让你母亲给你找个老道会办事的嬷嬷来,给你讲讲公府里的规矩,出嫁前你用心学着些,嫁过去后多少懂些规矩,也不会让人耻笑了去。”
姜忆安抽泣着吸了吸鼻子,道:“多谢爹,可我脑子笨学东西又慢,这眼看就要出嫁了,怕是时间来不及,什么都学不会。”
长女所虑极是,她没怎么念过书,不像薇姐儿那般知书达理,这仅剩的几天,想将公府的规矩礼仪学会着实为难。
姜鸿想了想,打发丫鬟将罗氏请来。
当着罗氏与长女的面,他吩咐道:“安姐儿要出嫁,需得给她拨个有经验的嬷嬷陪嫁过去,以后在公府行事有嬷嬷规劝提点,方不会闯祸。再有,她身边的丫鬟是个哑巴,那怎么能成?再给她拨两个丫鬟使唤,若是万一真在公府闯了祸,也能有个跑腿的到娘家来送信!”
长女出嫁搜刮了家里的钱财,又伸手来要人,罗氏听完脸色铁青,奈何丈夫已说定了这话,她也无法转圜,只得咬着牙先应下来。
家里的丫鬟都是继母调教过的,姜忆安不用,她拿帕子按了按并不湿润的眼角,对罗氏道:“多谢爹娘好意,不过我不要府里的丫鬟,只想要一个人。”
罗氏眼皮一跳,心想只要长女不是问她要心腹人物,就给她算了,谁料这个念头刚闪过,便听她说:“这有经验的嬷嬷,我左看右看,咱们阖府上下只有高嬷嬷一个人能担得起,还请母亲把高嬷嬷给了我吧。”
罗氏闻言眼皮一颤,脸色立时变了,“那怎么行,嬷嬷是我身边的老人儿,也是我的得力助手,怎么能让她陪你去公府?”
姜忆安不吭声,看了看她爹,再看了眼继母,转头用帕子捂着脸干哭起来。
“说一千道一万,我想要高嬷嬷陪着我还不是为了咱们家,若是嬷嬷不陪着我,万一我在公府闯了祸被休弃,丢人的还不是姜家?依我看,我就不配嫁到公府去,妹妹比我聪明,比我学问好,又知书达理什么都懂,还是让她替我嫁去算了。。。。。。”
罗氏气得咬牙,恨不得上去捂住她的嘴!
她怎舍得她的薇儿嫁给一个克妻的瞎子!
长女虽然有些胡闹,所言却并非毫无道理,姜鸿想了个两全之策,与罗氏商量道:“安姐儿出嫁时,就先让高嬷嬷陪她去公府,等她在那边立稳了脚,再让嬷嬷回来,这些时日,少不得你多辛苦一些。”
丈夫的话说到这份儿上,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嬷嬷来,罗氏脸色变了几变,只得点头道:“那就照老爷说的办,让高嬷嬷先去三个月,三个月期限一到,就让她回来。”
转眼到了出嫁这一天。
一大早,姜忆安便被香草轻轻推醒,提醒她起床梳妆,换上嫁衣。
给新娘子梳妆的妆娘也早到了,在海棠院外等着。
来之前她听闻姜家长女在乡下长大,原以为是个相貌粗陋的村姑,谁想到进屋见到真人,生得纤细高挑,雪肤花貌,俏鼻樱唇,未施任何脂粉的脸庞明媚俏丽,比那貌美的二小姐还要令人惊艳数倍,竟直叫人移不开眼去。
姜忆安往妆台前坐了,妆娘垂眸敛目认真为她描着眉,这边妆面还没画完,高嬷嬷与罗氏一同走了进来。
陪大小姐去国公府,高嬷嬷自然是不乐意的,不过大喜的日子她也不敢摆脸色,只冷着张老脸耷拉着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