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新花岂如昨
这首词让在场的文人墨客们精神一振,交相称赞。
“‘山云净,水天丽,素履长寻,雨踪云迹。忆、忆、忆。’——好词,好词啊!”
有个人高声赞道:“以《钗头凤》来写平生志向,却不落绮艳,意境悠远中不失豪宕,不知是哪位才子所作?想必过了今日,定会满京城传颂起来了!”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赞同,都好奇地询问着作者。
见状,坐在李相旁边的翰林学士高文呈笑着说道:“把名字打开看看罢,老夫倒也好奇起来这人究竟是谁了。这文风是有些熟悉。”
在人们的谈笑中,唯有李相反复打量着花笺上的字迹,脸上的表情很是奇怪。
但瞧着其他人都是满眼期待,他也没说什么,便道:“那本相便拆开了。”
陶琛藏在袖中的双手握紧,脸上努力做出淡然之色,看着自己的名字被老师亲手揭开,又传到诸人耳中。
“原来是陶探花!”
“果然名不虚传,文如其人!”
“陶兄高才啊,哈哈,看来这一批新科进士是比不过前辈喽!”
陶琛这才笑着站起身来,连连作揖道:“各位过奖、过奖!小子无知,如何敢妄称第一?此词不过胡乱写来,能够侥幸夺魁,还是仰仗着各位的抬爱!”
他的相貌虽不能跟棠溪珣相比,也是个俊秀的翩翩少年,再加上才华出众,语气又谦虚,引得人们又是一阵赞叹。
可这些称赞声中,只有李相一直一言不发,直到此时,他才询问自己的学生:“正深,这词竟是你写的?”
李相以前评价过陶琛,说他虽有些才华,但样样擅长,却又样样平庸,没有什么特别突出之处。
如今看到这位严厉的老师也面带惊讶之色,陶琛心中难免有些飘飘然,回道:“是。”
李相正还想要说什么,人群中却突然冒出来一个高亢的声音——
“不是他!那是我的,那花笺明明是我的!”
人们纷纷顺着这洪亮的嗓门望过去,只见一名布衣书生满头大汗地挤到了最前面。
见到此人,陶琛皱了皱眉。
刚才他决定盗用那首词的时候,特意派了手下出去寻找此人,想给他一点钱,把他远远地打发走。
没想到这书生跟半路上蒸发了似的,他的手下找了半天没有找到,这时反而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冒了出来,给他捣乱。
不过看对方那副落魄蠢笨的样子,陶琛没太放在心上,挑眉道:“这位兄台,你的意思是在下抄袭了你的大作喽?”
听到他出言讥讽,其他人也纷纷跟着嘲笑:
“可笑!陶大人早已高中探花,何用抄袭你的东西?”
“看你这副穷酸样,成天只怕是连饭都吃不饱,满脑子的柴米油盐,能写得出这样清丽淡雅的词句?笑话!”
“你可知污蔑朝廷命官乃是大罪?怕不是失心疯了吧!”
这书生听了众人的挤兑,一时被气得面红耳赤,喘着粗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加让人觉得他心虚。
于是,高学士挥手道:“行了,先把他赶出去罢,莫扰了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