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擢升入京的官员无疑少了许多。
江浙一带入京的官员肯定不止他一人,但因各种事宜的缘故,其余的几位未必已经入京。
哪怕入了京,也未必上了此次常朝。
起码,他绝对是最早入京的官员之一。
盛纮足足观望了三四息的时间,见还没有人站出来,连忙走出。
“臣,承直郎、新尚书台任盛纮,拜见陛下。”
“朕知道你,江卿的岳丈,一笔的好字。”
赵祯颔首,治政江山社稷,官吏何其之多。
不巧,他还真是认得盛纮此人,其书法一绝,一手好字愣是让人二十年不忘。
此外,盛纮又是江卿的岳丈,就越发让人印象深刻。
盛纮心中一惊,他着实没想到官家竟然知道自己。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就在盛纮要出言回话时,一袭紫袍锦绶的韩章插话道:“蝗灾之事,鸭子、鹭鸶可克。”
“陛下,老臣有更重要的事情启奏。”
嗯?
赵祯脸色微变,心中猛地厌烦起来:“江浙、两湖受灾,此次只议螟蝗之事,你莫要横生枝节。”
这种近乎警告的话,出自君王之口,哪怕是紫袍大员也得为之退避。
可惜,这人是韩章。
韩章丝毫没有要退下的迹象,他走出一步,顺着赵祯的话往上攀爬:“陛下,天下万物,都有枝节,所从何来,无非繁衍与继嗣。”
赵祯罢了罢手,摇头道:“若是内惟之事,大可到书房来奏。”
此刻,他还心存些许侥幸,认为这就是一场简单的劝谏之事。
“陛下!前些日子,老臣与几位内阁大学士求见陛下于书房,陛下说是自会考虑。可这都过了一个月左右,怎么着也得有点头绪了吧?陛下一拖再拖,老臣实在是心急如焚,顾不得体面啊!”
文武百官,左首之位,最为位极人臣的存在往前一步。
宰辅大相公,富弼!
见富弼走出,赵祯心头侥幸彻底消失,脸色一沉。
百官之首,常朝劝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陛下还是早日过继宗室子为妙啊!”
韩章没有半分退避,直言上谏。
皇嗣系江山社稷安危所在,官家已是九年无子,江山九年无有皇嗣,更别提储君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