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不断地的确认问题,提出假设,用各种方式来验证假设的问题了。
国家级课题的时间很长,最短的也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一个课题不可能只出一篇论文。
所以,苏棪棪和高飞荣沟通之后,计划如下:
每个课题至少5-10篇论文成果。
其中1篇是文献综述
1篇是关于国内外以往研究的元分析。
剩下的论文全靠数据来支撑。
每个课题可以分出很多小方向,一个方向就可以通过问卷或者实验的方法,获得许多数据。
这样5-10篇论文,很快就能凑齐。
一开始,研一的靳师妹和王师弟,还有点不太适应。
苏棪棪语重心长的给两人开了个会,告诉她们,关于自己摸索出的科研规律。
其他人,苏棪棪或许不知道。
但对于自己的摸索来说,做科研就是这样,不要想着,一来就搞个大新闻,而是要徐徐图之。
每个课题,也不可能篇篇都是核心或者sci,需要低、中、高段的论文一起来。
每篇论文只要写出来,就有它的价值和意义。
不要光看着核心和sci,而忽略普刊。
要把自己能撰写出来的所有成果,都尽量的变成能发表出来的论文。
变成自己的科研成果。
论文的质量很重要,数量也很重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种全能包围式的打法,是苏棪棪自己独创的秘籍。
对于她来说,还是很好用的。
很多人,写着写着,就从扑街变成大神。
同样,论文写着写着,也就会从普刊变成sci。
高飞荣也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