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行忙起来的时候几乎天天都要往府衙跑,除了府尹和几位推官、主簿知道自己的排班,剩下就算经济行这个和府衙常常打交道的存在知道了。
中间人和许栀和素昧平生,只听秋儿提过一次“东家现居汴京”,也不知道她有没有来过应天府衙门。身为熟悉这一带的人,他安抚说:“东家娘子放心,虽然外界传闻府尹大人冷面无情,但实际上……呃,办事公允,效率极快。”
许栀和不敢从脑海中回忆起自己诈原先许家茶肆掌柜和小二被揭穿的经历,听了他的话,默默点了点头。
府尹管南京一城的事宜,上至人命攸关的大案凶案,下至邻里纠纷,都归府衙管理,每日要见无数人……说不定贵人多忘事的府尹早就忘记了这段小插曲了。
中间人走到衙役的面前,热络地问:“府尹大人现在到了吗?”
衙役和他也算经常打交道,语气熟稔说:“还没有,府尹大人在后堂有事情处理。”
“这样啊。”
中间人也没多想,“府尹要管的事情太多,需要花费时间也是应当的。我们等在外面就是。”
衙役:“其实……”其实倒也不是。
今日府尹坐在后堂,并非为了办公。
中间人嗅出了衙役欲言又止后面不同寻常的气息,追问:“其实什么?”
“不是什么大事,”衙役摇了摇头,“现在日头出来了,我带着你们到偏厅等候。”
中间人喜上眉梢:“那就多谢衙役大哥了,我这般糙汉不打紧,但可不能苦了后面两位姑娘。”
随着中间人的话音落下,衙役看向了他身后一直没有说话的三个人。
尘封的记忆有了苏醒的趋势,衙役看着三个人,只觉得眼熟的很,他张了张嘴,半响一拍大腿——这可不就是去年八月来府衙处理刁奴欺主、归还银钱案子的许娘子吗?
许娘子长得不像是汴京城,也不像应天府的人,长着一张水乡般温柔的脸,以及一双总是笑意温和的眼。
她说话也是清脆的,像是熟透的果实,脆而不甜腻。
“许娘子。”
衙役认了出来,主动招呼了一声。
那时候他还在暗自可惜,许娘子错过了府尹的亲笔题字,后来发现,食肆之类,幡旗上的字写的漂亮不如饭做得实惠好吃,即便没有府尹的一幅字,小灶依旧生意红火。
都在一片地儿,他休沐的日子偶尔嘴馋,也会带上娘子孩子一道过去吃一顿。吃的时候也会想,说不定当初如果接受府尹的题字,现在小灶会比从前更加红火。
许栀和不知道衙役认出自己的那一刹那脑海中思绪翻涌,她秉持着礼节,笑着应了一声:“衙役大哥。”
怎么回事,每日见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怎么还记得自己?
许栀和想不明白。
衙役带着他们到偏厅坐下,主动说要去府衙后堂问问好了没。
他走后,中间人才有些惊异地看着许栀和:“原来娘子来过这儿。”
许栀和说:“倒也不是什么秘密……不过都是些往事,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