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儿点了点头,那天姑娘叫良吉回家去取钱之后,这件事就被她记在了心上。
第二天一早,秋儿没有惊动许栀和,和良吉一道去了铺子行。
对面铺子原先的一家人准备南下岭南广州府,走得匆忙,将铺子后续的事宜交给了应天府还算有信誉的经济行看管。要结清这笔银钱,也是和经济行的中间人说。
中间人收了委事人的辛苦钱,自然尽心尽力,听闻秋儿准备将银钱结清,像是随口笑说:“看来秋儿掌柜最近大赚了一笔,一次性能将五百两全部付清。”
秋儿笑了笑,并没有直接说这剩下的五百两是从何处得来,她托腮看着中间人数钱,顺着说:“比不得你的委事人,听闻广州府商贸繁荣,沿途出海,可罗南海诸宝,都是应天府见不着的奇珍异宝。”
中间人笑:“那也是委事人自己有本事,像我这样的,只能赚些小钱养家糊口。”
他的动作很快,清点了两遍,确认无误后,交给了经济行专门负责看管交易银钱的柜台,然后又回到自己的位置在一沓纸张中寻觅,抽出其中的几张,对秋儿说:“走罢,咱们一道去应天府办过户文书。”
秋儿目光扫了一眼他的手中捏着的几张纸,说:“自然,不过前几日我家姑娘来了,过户文书要写她的名字,你先去,我顺道回去喊上我家姑娘。”
中间人也不意外,秋儿满打满算连十五周岁都没有,要是没有东家,他才觉得奇怪。
“好,”中间人记挂着自己的辛苦费,笑弯了眉眼,“那咱应天府衙门见。”
秋儿摆了摆手,和良吉一道回去。
“良吉大哥,辛苦你走这一趟。”
秋儿说。
“才半年不见,怎么这般客气?”
良吉不以为意,回头看了一眼经济行的匾额,“他不会昧了咱的钱吧?”
“那不能,”秋儿示意他只管放心,“经济行能开的下去,最要紧的就是信用两个字,自砸招牌的事情,他们不会做。”
经济行靠着给人当中间人赚钱为生,迎来送往,若是声誉差了,无异于自毁前程。秋儿这半年也和经济行打过两次交道。
良吉说:“那就好。”
两人回到家中,许栀和已经起了,还没等她开口问进度,秋儿主动说:“姑娘,咱们现在只需要去应天府去办文书即可。”
许栀和将发簪簪上,闻言,点了点头。
她将自己的衣袖整理了一番,和秋儿、良吉一道去了府衙。路上有卖早食的铺子飘出阵阵香味,许栀和揉了揉自己干瘪的肚子,咬了咬牙没有被香味勾走。
自家店里就卖早食,到别人家店里吃算怎么回事?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许栀和强迫自己移开视线,但又不得不承认,那家的瓦汤和米粥味道香醇。
微顿,许栀和对秋儿和良吉说:“回来路上,咱们吃一碗黑米甜粥吧?再喝一碗猪骨汤。人也要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探索新的食物。”
良吉还没说话,秋儿就先欢呼了一声。
她吃了半年多的小灶,虽然菜色日日都会根据早市的时蔬做出改变,但是天天三菜一汤,配大白饭也会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