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弗庸再也说不出别的话。
汤昭云事事想的周到,考虑详全,当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张弗庸揽着汤昭云的肩头,看着油灯下和方梨说笑、一派天真无邪的许栀和,保证道:“娘子放心,栀和的婚嫁大事我放在心上,保管没人欺负得了她。”
……
翌日一早,许栀和穿上了汤娘子带来的新衣裳:青紫色的兰花苏绣褙子,配上一件镶了毛圈儿的披风,看起来体面又保暖。
方梨望着镜子中的许栀和,由衷夸赞道:“姑娘人生得漂亮,当真穿什么都好看。”
许栀和端详着自己的面容,方梨手巧,今日的发髻俏丽灵动,鬓边碎发修饰脸型,更显得青葱豆蔻。
今日,要送小舅和舅母远行。
……还有,定下的十日之约。
也不知道那书生有没有放在心上,会不会去书斋等她?
许栀和心底想着,在方梨的搀扶下站起身,拢了拢身上的衣裳,朝她笑:“走罢,去跟大娘子说上一声。”
正堂中,吕氏一早就知道张家人今日要离开,她可有可无地点点头,“去吧。”
许栀和俯身又拜了拜,退了出去。
汤昭云等在门口,见许栀和出来,悄摸地指了指许府门口。
许府门口,张弗庸正在与许县令谈天。
汤昭云凑到了许栀和的耳边,轻声道:“你小舅正在与许县令说,你日后的婚配大事,须得知会张家一声。”
许栀和轻轻垂眸,语带感激道:“多谢小舅和小舅母替我张罗。”
汤昭云望着她笑:“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从峨桥县到水阳县走水路快些,许栀和将张弗庸和汤昭云送到渡口。
渡口边,张弗庸轻咳一声。
汤昭云等候多时,见他有了反应,立刻带着人走到渡口长桥上,只当是看风景。
张弗庸望着许栀和,领会了汤昭云的话……记忆中栀和还是一个小丫头。可不知不觉,她已经过了十六,出落得亭亭玉立。
也确实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
张弗庸收回飘飞的思绪,含笑道:“栀和,昨日夜里你舅母与我道,姑娘大了,该相看人家了,又担心她问你你不自在,故而让我打听打听你的意思。”
许栀和有些怔愣地看着张弗庸。
张弗庸只当是许栀和害羞,语气放和缓了不少,“栀和不必害羞,小舅和舅母都不是外人……不知道栀和喜欢什么样子的人,比方身量几何,相貌怎样……你说了,我和你舅母才好替你张罗,帮你相看。”
许栀和知道小舅和小舅母都是实打实地为她好。
有他们把关,介绍的公子人品自然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