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得分,劳都恨不得让全世界都聚焦于此,他的肢体语言大有学问。
就连见多识广的奈特都忍不住摇头:“阿西·劳无疑是大学篮球界最有价值的一号位,他让我想起了奎因·巴克纳(QuinnBuerPG)。也许未必是伟大的职业球员,但绝对是会被铭记的伟大的大学球员⑴。”
一旁的助教克里斯·比尔德惊讶于奈特居然拿巴克纳作为对比。
巴克纳何许人也?他是1976年那支全胜夺冠的印第安纳大学山地人队的队长与核心后卫,也是奈特的得意弟子,是奈特口中所谓的“一生所见最具领导力的球员”。
奈特将劳与巴克纳相提并论,足见他对这名对手的认可。
“现在的徐凌要对付劳,还是太吃力了,”比尔德建议道,“教练,我们是不是该调整防守策略,给他一些支援?”
奈特却只是凝视赛场,语气平静而笃定:
“没必要。”
“他自己能搞定。”
徐凌对自身的防守水准的定位是模糊的。
因为前世由于身体条件不足,他在防守端经常需要队友的帮助,天赋过于糟糕的时候,防守就不是他想做好便能做好的。
可是现在,他渐渐发现前世做的那些步伐训练起到作用了。
那些曾被人随意打穿的防守,搭配如今的身体天赋,却能爆发出非同凡响的效果。
阿西·劳突投结合,更兼有惊人的三分准头,是个十分难缠的对手。
但是,他没有绝对速度,也欠缺强行解决问题的爆发力,擅长运用挡拆,可负责挡拆的内线却不擅长投篮,这使得徐凌不用担心他会在挡拆后把球分向外弹的内线球员。
徐凌开始将重心压得更低,给予的对抗更加充分,同时活用臂展进行强烈的干扰。
阿西·劳开始感到混乱。
NCAA各个位置的球员很少会像NBA那样力求每个位置都拉满天赋,高矮胖瘦慢,每一款都有破绽可打,而那些具备NBA天赋的幼苗要么不防守,要么不知道怎么防守,即使拥有远高于劳的上限,也奈何他不得。
在劳看来,徐凌也是这样的,最多与自己互爆,但打到最后还是会被自己击败。
于是在连续对位徐凌打进数球后,面对突如其来的NBA等级的防守压力,劳失去了那种掌控全局的从容。
开场以来第一次,他因为承受不住防守强度而被迫传球。
这个传球质量极其糟糕,被马丁·芝诺抢断。
运用防守压迫对手造成失误后,徐凌全速冲向前场。
芝诺追上,将球抛向空中。
“伊莱跳起来了,他抓住了球,完成扣篮!!!BOOM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