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重阳登高不仅是传统习俗,也是很好的秋季运动。登高可以扩张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同时开阔视野,舒缓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秋季运动不宜过早。最好等到太阳出来后再进行户外活动,以免吸入过多冷空气,刺激呼吸道。
秋日艾灸,温经通络:传统外治法的应用
除了饮食、情志、起居调节外,传统中医外治法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手段。艾灸因其温通之力,特别适合秋季使用。
足三里灸:位于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指处,是强壮身心的大穴。秋季常灸此穴,可以健脾益胃,增强免疫力,为冬季做好准备。
肺俞穴灸: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此穴能够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对预防秋季呼吸道疾病有良效。
关元穴灸:位于肚脐下四指处,是培补元气的重要穴位。秋季艾灸此穴,能够温补肾阳,抵御寒邪。
艾灸虽好,也要因人而异。阴虚火旺体质者不宜过多艾灸,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四时有序,年年不同:因年之变的养生调整
《素问·五运行大论》提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这意味着每年的气候特点不同,养生方法也应当相应调整。
比如今年(2023年)是癸卯年,中医五运六气理论认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全年燥气偏盛,秋季燥象可能更为明显。因此今年的秋季养生应当更加注重润燥,可以适当增加银耳、百合、梨等食物的摄入量。
您可能会觉得这些理论过于深奥,其实只要留意自然界的变化,就能感知当年的气候特点。比如观察树叶变黄的时间、落叶的速度、空气的干燥程度等,都是我们调整养生方法的依据。
养生在行,更在于心:持之以恒的实践智慧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养生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行动的坚持;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长期的修行。
我认识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中医,他有一个简单的秋季养生习惯:每年立秋那天,他会开始喝自制的“秋梨膏”,每天早晚各一勺,直到立冬。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六十多年,至今声音洪亮,呼吸平稳,很少感冒。这就是持之以恒的力量。
亲爱的读者,养生不在于方法的复杂,而在于选择的合适和坚持的恒久。您不妨从今天开始,选择一两个适合自己的方法,融入日常生活,慢慢感受身心的变化。
互动交流:分享您的秋季养生经验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最好专家。您有什么独特的秋季养生经验吗?可能是祖传的食疗方,也可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调养方法,欢迎在文后与大家分享。您也可以提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我们一起探讨解决。
在这个金桂飘香的季节,愿我们都能顺应自然,收敛神气,保持身心平和,以饱满的状态迎接冬天的到来。下期我们将探讨冬季养生之道,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