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街溜子合集 > 第613章 朝堂之议(第1页)

第613章 朝堂之议(第1页)

然而,如此精妙的布局,对于即将接手大统的太子而言,却宛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一旦军政分家彻底施行,他虽贵为太子,未来的皇帝,却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光杆司令”。以后,任何作战计划都不再是他能够单独决定的,而是要先由兵部详细商议,制定出初步方案后,再提交到朝会上,由满朝文武共同商议决策。这意味着,他对军队的直接掌控力将被大大削弱,皇权的行使也会受到诸多限制。想到这些,太子赵宗实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失落与无奈,可在这朝堂之上,他又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这一切。

实际上,军政分家这一举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会对皇家的中央集权制掌控力产生一定的削弱。毕竟,将军事权力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与制衡,意味着皇帝直接干预军事事务的权力会相应减少。然而,这一举措却有着更为深远且关键的意义——它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国家因内部暴乱而导致动摇皇家根基的风险。正所谓,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赵祯作为大宋的官家,自然是深知其中利弊。在他看来,适当削弱一点对军事的直接掌控力,却能换来起兵祸乱风险的大幅降低,从而确保大宋江山的长治久安,这无疑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交易”。

不出意外,军政分家这一法案凭借其周全的规划与长远的考量,得到了朝中大多数大臣们的认同。朝堂之上,赞成之声此起彼伏,该法案也顺利地进入到准备颁布实施的阶段。

就在众人以为朝会即将进入下一议程之时,一位大臣神色庄重地站了出来,先是对着赵祯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大礼,而后缓缓开口,提及了关于金帅封赏的问题。这位大臣言辞恳切地称道:“官家,智勇爵金帅,自西夏一役起,便始终殚精竭虑,为我大宋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不仅如此,他还心系天下,为我朝提出了诸多利国利民的治国良策,对我大宋的繁荣昌盛可谓是功不可没。令人钦佩的是,金帅为人高风亮节,多次婉拒朝廷的封赏,这种淡泊名利的品质着实令人敬仰。然而,正因为金帅不要封赏,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众多同他一起在前线浴血奋战、立下军功的将士们,也因他的缘故,无法得到应有的封赏。虽说这些将士们深明大义,并无怨言,依旧坚守岗位,忠心为国效力。但长此以往,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对于提高将士们的士气和积极性,无疑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极有可能导致军中出现消极怠工的不良局面,进而影响我大宋军队的战斗力与国家的安稳。因此,臣恳请官家,此次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对智勇爵金帅进行封赏,如此一来,既彰显了官家对功臣的嘉奖,也能激励全军将士奋勇向前,保家卫国。”

“臣等附议!”此言一出,只见众多大臣纷纷站出,异口同声地附和这一说法。然而,他们的心中实则各怀私心。这些大臣们的家族子弟,不乏在军中战功卓着者,可一直被智勇爵的光芒所掩盖,因智勇爵多次拒绝封赏,导致他们的子弟也无法顺利得到应有的嘉奖与晋升。所以,他们此番抬高智勇爵,打的正是自己的如意算盘,只要智勇爵得到封赏,他们的家族子弟便能跟着受益。

赵祯身为一国之君,又怎会不明白这些大臣们的心思。今日站出来率先提及此事的大臣,想必就是那受益家族推出来点火造势的。赵祯心中虽明镜似的,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他佯装沉思片刻,随后缓缓点头,语气和蔼地说道:“倒是朕疏忽了,智勇爵一心为国,为我大宋做了这么多好事、实事,确实是该好好封赏一番了。不知各位大人可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直言。”

这时,一位身材魁梧、身着华丽朝服的大臣阔步站了出来,他神情恭敬,声音洪亮地说道:“官家,以智勇爵所立下的不世之功,实可封王!”

这一句“可封王”,宛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朝堂上激起千层浪。大臣们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整个朝堂犹如炸开了锅一般。就在众人议论之际,一位面容清瘦、眼神锐利的大臣站了出来,对着赵祯拱手行礼后,神色严肃地反对道:“官家,臣并不否认智勇爵所立下的赫赫功劳,其功绩之大,满朝文武皆有目共睹。只是,这封王之举,还是有些过于夸张了!封王乃国之重事,需谨慎考量,还望官家三思。”

随着这两位大臣的带头,朝堂上迅速分为两派,开始激烈地辩论起来。支持封王的一派,强调智勇爵开疆拓土、屡建奇功,为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封王是实至名归;而反对的一派则认为,封王之事关乎国家体制,影响深远,即便智勇爵功劳再大,也不应轻易打破规矩。两派你来我往,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吵吵嚷嚷了好一会儿,却始终没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果。

最后,赵祯见时机已到,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赵祯身上。赵祯神色威严,目光扫视着群臣,一锤定音道:“智勇爵所立功劳,众人皆有目共睹,封王其实并不为过。年后,智勇爵便要远征高丽,此乃关乎我大宋国运之举,若能成功,便如同在辽国后方楔下一颗钉子,意义重大。那就等他成功拿下高丽,朕便封他为高丽王,封地为登州以及高丽。就让智勇爵为我大宋保驾护航,诸位大臣可有异议?”

这时,有几位平日里与金帅关系不错,或是善于察言观色的大臣,赶紧接话道:“官家英明!臣附议,有智勇爵为我大宋保驾护航,定可保我大宋百姓无忧,江山稳固。”

“臣附议!”紧接着,朝堂上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这一刻,朝堂上出奇地一致通过了这一决定。其中,那些与智勇爵交情甚好的大臣,自然是真心为他感到欣喜,为他能获此殊荣而高兴;而那些平日里和金帅不对付的大臣,心中则暗自庆幸,觉得终于送走了一个令他们忌惮的“瘟神”。只要金帅远在高丽,他们在朝堂上便又能有更多活动的空间,不必再像之前那般畏手畏脚,处处顾忌金帅的存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