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宁志远真要拒绝的话,绝不会说什么考虑过后再作决定这类的话。
宁志远现在不接下大位,只是为了给所有人留出时间去走流程。
至于是什么流程?
那当然是要演足三辞三让这场大戏了。
要知道,宁家是从赵家手里夺的天下,而宁志远本身又是靖安帝的臣子。
假如赵氏皇族的男丁还活着的话,宁志远这样做,无异于谋反篡位,日后肯定会在史书上留下极不光采的名声。
还好赵氏皇族的男丁已经死绝,而且提出让宁志远继任大统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赵氏皇族仅存的两位公主。
这种事由赵氏皇族的公主亲自提出,那就不是篡位,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禅位”。
这样一来,宁家继任大统的合法性就正式确立了,日后可能还会成为一椿流传百世的“美谈”也说不定。
但既然是演戏,就要演足全套。
假如宁志远直接答应两位公主的请求接过皇位,日后很可能会被人诟病粗鄙无礼,吃相难看。
因此他需要演足这场三辞三让的好戏,最后才“勉为其难”地坐上龙椅,这样才能更加的明正言顺。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是很虚伪吗?
确实虚伪,但这就是礼节,也是该走的流程。
尤其是涉及到皇朝更迭这种大事,有些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
又例如,宁志远在进入皇宫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臣子的身份去拜祭靖安帝。
在靖安帝的灵位前,前来祭奠的宁志远哭得那叫一个肝肠寸断、催人泪下。
他这一哭,其他大魏官员和勋贵自然不能干站着,也赶紧哭嚎起来。
一时间,整个灵堂哭声大作、悲意丛生,不知道的还以为靖安帝刚刚才过世。
跪在人群后面只会掩面干嚎,却根本挤不出一滴眼泪的池非这才发现,原来岳父宁志远的演技也是一流的。
看他哭成这样,不知道的还真以为靖安帝与宁志远这对君臣之间是如何的情深义重、君臣互信呢。
然而池非等人却很清楚,当年皇城兵变之时,第一个想对宁家下手的人不是安国公,而是靖安帝本人。
因此宁志远不可能会对想置自己一家于死地的靖安帝有什么好感,现在完全就是在演戏。
但就是这样一场在大庭广众下所演的哭戏,反而更加深了宁志远的忠臣身份,简直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在场或许只有两位公主,尤其是淳芳公主是发自真心的悲伤哭泣,毕竟对方可是她的亲生父皇。
这哭戏足足演了一个多时辰才宣告结束,接下来就该办正事了。
在两位公主以及文武百官的共同推举下,宁志远成了代理国政的监国大臣,统管一切军政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