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太史慈寻到刘修,说教无可教,愧受束修,要辞去教习一职。刘修好说歹说才将他留下。
又至今日,王、太史再交手,已是太史慈左支右绌,撑不过百回合就收戟认输。
而就在刚才,王越王教习也踏入场中,说与[王荣]切磋一二。
王越生性谨慎,虽不觉得剑术[大成]的自己有翻车之虞,却依旧用了“切磋”的说辞。
二人较艺不较力,才过数合,王越就心惊不已。
此女虽看似年幼,用剑之法却极为老道,王越[大成]剑术都拿她不住。
而[王荣]偶出奇招,如羚羊挂角,难以捉摸;又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至。
有那么一瞬间,王越竟有措手难及之苦。
剑影纷飞,转首已至百合。王越忽地跃出场外,收剑而立,不打了。
[王荣]意犹未尽,王越却叹道:“如王姑娘这般武道资质,越生平仅见,愧不如也。”
一旁的太史慈下意识点点头,深有同感。
自《三国演义》流传开,家中老母就时常叮嘱,他非“太史子义”,莫骄伐泆乐、耽于“虚名”。
太史慈孝顺,对母亲言听计从。只是少年心性,难免存一分骄傲在心头。
他是太史慈,“当带三尺剑,立不世功”的太史慈。
异人们曾流传有一首打油诗,说的是汉末二十四武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太史子义,列位“第十”。
此诗流传甚广,却饱受争议。有人说赵子龙名不副实,有人为马关颜文抱不平。
由此,各种版本的武将排名层出不穷。
如新近恢复的太学推出的《东观版》;
汝南许氏兄弟联手推出的《月旦版》;
平原祢姓小儿推出的《武夫版》。
诸多版本,对“太史子义”的评价都不低,认为他是“东吴”的顶流武将。只是不知怎地,排着排着,他就到了十名、甚至十五名开外。
太史慈心有不平,于是下定决心——
待他年长,戟法有成,一定要周游大汉十三州,去会一会天下群雄。
这是太史慈以往的想法。
而经此三日,其心中骄傲化为齑粉。什么“吕赵典关马张黄许孙”,通通被他弃之脑后。眼下他最大的念想就是——
王姑娘固然天资绝顶,他太史慈也不是覆酱瓿、贮敝筐。
从今以后,他当终日干干、夕惕若厉、兢兢翼翼、不可少怠。